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图式(课堂PPT)

第六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图式(课堂PPT)

27
(3)对于有容量调节的制冷压缩机,应考虑在制 冷系统低负荷运行时,能将润滑油从排气立管中带走。
28
(4)并联的氨压缩机排气管上或在油分离器的出口 处,应装有止回阀(见图) 。
29
(二)压缩机吸气管 (1)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考虑
润滑油应能从蒸发器不断流回压缩 机,氟利昂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应 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压缩机, 如图(a)。
制冷技术
第六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
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机构四大件, 以及必要的各种辅助设备,用管道将其连接,就组 成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本章将介绍蒸气压缩式制 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管道和水 系统、制冷机组以及制冷机房的设计。
2
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
一、氟利昂制冷系统 图示为氟利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卧式壳管冷凝器
与满液式蒸发器的氨制冷系统流程图。
5
6
在实际制冷装置中,为了提高制冷装置运行的经济性和安 全可靠性,除了四大部件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和仪器仪表。
辅助设备:油分离器、储液器、集油器、不凝性气体 分离器、紧急泄氨器等。
仪器仪表:压力表、温度计、截止阀、安全阀、液位 计和一些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等
7
一、制冷系统供液方式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根据向蒸发器供液的方
式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直接供液
重力供液
液泵供液
8
直接供液方式
直接供液是指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直接向 蒸发器供液,而不经过其他设备的制冷系统,又 称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下面我们以空调用氨系统 为例介绍直接供液方式。
9
10
11
12
当蒸发器高于制冷压缩机时, 为了防止停机时液态制冷剂从蒸发 器流入压缩机,蒸发器的出气管应 首先向上弯曲至蒸发器的最高点, 再向下通至压缩机,如图(b)所示。
30
(2)并联氟利昂制冷 压缩机,如果只有一台运 转,压缩机又没有高效油 分离器时,在未工作的压 缩机的吸气口处可能积存 相当多的润滑油,启动时 会造成油液冲击事故。为 了防止发生上述现象,并 联氟利昂压缩机的吸气管 应按图示安装。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氟利昂系统和成套制备空调冷冻水或低温盐水的
氨系统;生活服务性小冷库。
22
此外,还必须指出,当采用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时, 润滑油除用于润滑轴承等转动部件以外,还以高压喷 至转子之间以及转子与气缸体之间,用以保证其间的 密封。因此,螺杆式压缩机(不论使用哪种制冷剂)排 气带油量大,油温高,对油的分离和冷却有特殊要求, 一般均设置两级或多级油分离器以及油冷却器等。
均压管(即平衡管)时,两者的高度差应不少于300mm。
33
(四)从储液器或冷凝器至蒸发器的给液管 (1)当冷凝器高于蒸发器时,为了防止停机后液
体进入蒸发器,给液管至少应抬高2m以后再通至蒸 发器,如图。但是,膨胀阀前设有电磁阀时,可不 必如此连接。
34
(2)当蒸发器上下布置时,由于向上给液,管内 压力降低,并伴随有部分液体气化,形成闪发蒸气, 为了防止闪发形成的蒸气集中进入最上层的蒸发器, 给液管应如图配置。
31
(3)对于有容量调节 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可采 用双吸气立管(见图),其 工作原理同双排气立管。 在制冷系统的低负荷运行 时,立管内制冷剂蒸气流 速能将润滑油带回压缩机。
(4)氨压缩机的吸气 管应有不小于0.005的坡 度,坡向蒸发器,以防止 液滴进入气缸。
32
(三)从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管 冷凝器应高于储液器,如图所示。两者之间无
13
14
15
主要设备
压缩机 冷凝器
辅助设备 膨胀阀 蒸发器
油分离器 贮液器 集油器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紧急泄氨器
16
17
18
19
20
21
优点: 供液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压力差; 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 有闪发蒸气进入蒸发器; 供液容易出现不均; 蒸发器为单一通道,盘管长度受限(流动阻力问题);
此外,各种设备之间的管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5
(一)压缩机排气管 (1)为了使润滑油和可能冷凝下来的液态制冷剂
不致流回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 坡向油分离器和冷凝器。
对于不设油分离器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当冷凝器 高于压缩机时。
排气管道在靠近制冷压 缩机处应先向下弯,然 后再向上接至冷凝器, 形成U形弯,如图。
24
为了减少管道和制冷剂充灌量以及系统的压力降, 配管应尽可能短而直。
管道的布置应不妨碍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 观察和管理,不妨碍设备的检修和交通通道以及门窗 的开关。
管道与墙和顶棚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适当的 间距,以便安装保温层。
管道穿墙、地板和顶棚处应设有套管,套管直径 应能安装足够厚度的保温层。
26
这样可以防止冷凝的液态制冷剂及润滑油返流回 到制冷压缩机;同时,制冷压缩机停车后,排气管的 U形弯可起存液弯作用,防止制冷压缩机停车后,由 于冷凝器的环境温度高,制冷压缩机的环境温度低, 制冷剂自冷凝器蒸发而流回到排气管道中,当再次开 车时造成液击事故。
(2)多台氟利昂压缩机并联,为了保证润滑油的 均衡,各压缩机曲轴箱之间的上部应装有均压管,下 部应装有均油管。
23
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
对于制冷系统来说,选择适宜的主要设备和辅助 设备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制冷剂管路设计不当, 也会给系统正常运行带来困难,甚至引起事故。本节 概括介绍制冷剂管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一、管路的布置原则 氟利昂管路常采用铜管,系统容量较大时也可采 用无缝钢管。氨管则采用无缝钢管,禁止使用铜或铜 合金管及其管件。
35
当数个高差较大的蒸发器由一根给液立管供液时, 为了使闪发蒸气得到均匀分配,应按图方式进行配管。
36
(3)对于氨制冷系统的给液管,为了防止积油而影 响供液,在给液管路的低点和分配器的低点应设有放 油阀,如图。
37
二、制冷剂管道管径的确定
(一)管径确定原则 (1)制冷剂管道管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济、压力降和 回油三个因素。 (2)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其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 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l℃或冷凝温度 升高1℃;氨制冷系统的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 失不宜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0.5℃或冷凝温度升高 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