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
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特制订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围绕“便民、为民、惠民”的服务宗旨,通过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施绩效考核的办法,进一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创先争优,为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营造务实、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二、实施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绩效、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督查科牵头组织,会同相关科室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式,按季度对便民服务中心实施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建立台账档案。

年终,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各镇(街道)自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考核。

季度考核60%加上年终专项考核40%作为最终考核结果。

三、考核细则
考核基本分为100分。

考核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人员到位(20分);二是硬件设施及大厅布置(15分);三是事项进驻及业务办理(30分);四是管理制度建设(20分);五是群众满意(15分);六是创新工作(附加分10分)。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人员到位(20分)
1、镇(街道)党政班子建立健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

由党政副职分管中心工作,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担任主任并常驻中心负责日常管理。

未建立领导小组或分工不明确的,扣2分;非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担任并常驻中心日常管理的,扣2分;无会议记录的,扣1分。

2、接受市审管办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按时参加市审管办组织的会议、培训等各类活动,及时向市审管办报送有关材料。

未参加的每次扣1分,不及时报送相关材料的每次扣1分。

3、分中心配备30人以上的固定窗口及工作人员(便民服务中心配备5人以上),正式在编人员占总数的50%以上,要求一个窗口至少一个在编人员。

未做到的,扣2分。

4、便民中心办公经费单独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或实报实销,并能提供资金划拨单等相关凭证。

未做到的,扣1分
5、窗口工作人员做到亮牌上岗,保持相对稳定。

未做到的扣1分。

(二)硬件设施及大厅布置(15分)
6、有独立的办事大厅,并实行开放式办公。

各类资源定位合理,职责明确,各种标识标志明显。

资源定位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标识标志不明显的每不符一项,扣1分。

7、办事大厅设置查询系统、咨询电话、办事指南、公告栏等设施,公开审批或服务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内容。

每缺一项,扣1分。

8、办公场所整洁有序、舒适美观,并提供必要的便民设施,如填写台、休息区、无障碍设施等。

大厅(包括受理台面、办公场所)不整洁,扣1分;服务设施不齐备的,每不符一处扣1分。

9、配备办公电脑和办公设施,有一定数量的电脑,并严格执行
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设备不到位的扣1分,运转不规范的扣2分。

10、受理台面、办公桌面上的各类物品、文档资料等放置有序,统一规范。

每不符一处,扣1分。

11、办公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的,每处扣1分。

(三)事项进驻及业务办理(30分)
12、审批事项应进全进。

凡是本级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审批事项,须全部进入中心。

市级部门在镇(街道)的基层站(所)有关事项也应进驻中心。

市分中心按党办[2010]85号文件及[2011]27号文件要求进驻,每缺一项扣1分。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按党办[2004]65号文件进驻,进驻不全的,每缺一项扣1分。

13、进驻事项授权应到位。

查阅授权书等相关文件资料,授权不明确的,每项扣1分。

14、凡窗口不能办理的事项,镇(街道)、派驻部门应明确对应单位部门的办理时限、接待人员、责任及联系方式。

未明确的每项扣1分。

15、实施承诺办理并出具受理单,除可当场办结的事项外,应当出具受理单并承诺时间办法,提高办理时效。

不实施办理承诺制或不出具受理单的,分别扣2分。

16、全部事项应按时办结,无差错。

超过承诺期限的,每件次每超1天扣1分;办件有差错或办件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每件扣2分;因工作人员原因办理事项退件、补件2次以上,每件扣1分。

17、建立统一的办事台账,对受理的群众申办事项,应及时如实进行登记。

做到登记规范,档案管理有序。

台账登记弄虚作假的,扣3分;台账登记无记录或不规范的,扣2分。

18、联办事项有统一规范的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须由牵头单位及分中心建立统一的登记簿,设置规范的承诺受理单、材
料补正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等。

未做到的扣1分。

(四)管理制度建设(30分)
19、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双休日值班制度等。

所例制度未建立的,每项扣1分。

20、各项制度须有台账,有记录。

未做到的,每缺一项扣1分。

21、办事事项实行“七公开”制度,并备有服务指南和办事须知。

未有效公开的,扣2分。

22、建立请销假制度、督查考核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上墙公示)并建立投诉处理机制、测评意见(举报、投诉)箱,方便群众进行服务质量测评或举报、投拆。

未做到的,每项扣1分。

23、建立工作例会、教育培训制度,并有相关活动的台账。

每年开展二次以上的业务培训或礼仪培训活动等。

未做到的,扣2分。

24、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代办机制。

网络健全,发挥作用良好,并有代办员的工作联系、培训、交流等记录。

没有稳定的代办员队伍扣2分。

(五)群众满意(15分)
25、窗口工作人员思想作风正,服务意识强,工作主动,态度热情,服务规范。

办事推诿或与服务对象发生有责争吵的,每发现一次扣2分。

26、窗口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期间严禁在服务大厅内网上聊天、炒股、看电影(电视)及玩电脑游戏(包括用手机上网)等违反“四条禁令”的。

上述行为,被市、镇(街道)查实的,或被群众举报投诉的,每一项扣10分。

27、及时处理、妥善解决群众投诉。

未做到而导致服务对象越级投诉、经核实责任在便民服务中心的每次扣2分。

28、在第三方回访评议中有“不满意”评议,经核实评议理由充分的,每件扣1分。

(六)创新工作(附加分10分)
29、积极主动联系上级部门,开展工作。

每年上报10条以上信息加1分;被中心录用的加0.5分;被市委市府办录用的加1分;被宁波市级以上部门录用的加2分。

此项累计加分不超过4分。

30、拓展服务范围、增加进驻事项(包括审批及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供气等事项),积极探索实践便民服务新举措。

每新增一项加0.5分,累计加分不超过2分。

31、以书面形式对市审管办工作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每条加1分,累计不超过3分。

32、81890服务平台运行规范高效,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的,加1分。

四、考核结果运用
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市分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列入对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本考核办法由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六、本考核办法自2013年5月15日起实施,原所有考核细则同时废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