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hD阴性Du和Del检测及临床意义

RhD阴性Du和Del检测及临床意义

312ChinJHemorh.2007;17(2)RhD阴性Du和Del检测及临床意义
翟菊萍,王雪明,邵惠江,奚为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初筛为RhD阴性样本中D”及De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抗人球蛋白试验(AHG)检测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

结果在100例RhD阴性中经AHG实验确认为Du型者l例(1%),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8例(8%)。

结论D”、Del型血清学筛选容易漏检为RhD阴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经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是否为Du及Del。

关键词:Rh血型;D“;Del;吸收放散试验
中图法分类号:R4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1X(2007)02—312—02
1939年,Levine和Stetson发现了人类Rh血型系统,研究证明该系统是临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也是人类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最富有多态性的系统,该系统抗原抗体不匹配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由ABO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疾病,但由它引起的溶血病病情比由ABO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病病情更加严重冈,D抗原在Rh系统中免疫原性最强,有文献报道,RhD阴性个体输人1个单位(200mL)RhD阳性血液后,产生同种抗体的概率为50%一75%t3棚,因此人们对Rh血型D抗原的研究倍加重视,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05年10月~2006年06月苏大附一院门诊、住院病人及苏州市红十字血站献血员,均经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后初筛的RhD阴性者共100例。

1.2材料单克隆抗D血清(IgM+IgG)购自德国BiotestAG公司。

“0”型RhD阳性试剂红细胞:随机取已知RhD阳性“0”型红细胞3份,洗涤3次后配成5%红细胞悬液。

离心机:购自瑞士DiaMed公司。

微柱凝胶反应卡购自瑞士DiaMed公司。

不完全抗D(IgG)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

微柱凝胶血型卡:购自长春博迅公司。

1.3方法
1.3.1RhD常规血型血清学初筛按照微柱凝胶血型卡操作说明书操作。

1.3.2D”检测将初筛RhD阴性者的红细胞与单克隆抗D(IgM+IgG)及不完全抗D血清(IgG)做AHG,设阴性及阳性对照。

抗D血清50¨L及5%被检红细胞50肛L加入微柱凝胶反应卡中,37℃孵育30min,1000rpm/min离心10min,观察结果。

与2种抗D全部凝集或部分凝集者判定为D”,并重复试验验证。

1.3.3Del检测确证Rh阴性标本作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试验【5】,将被检RhD阴性压积红细胞与不完全抗D血清按1:1混匀,37℃孵育Ih,然后洗涤6次,末次洗涤后移取部分上清液至另外标记试管中,其余弃尽上清液,加入与之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加入与之等量的三氯甲烷/三氯乙烯(1:1)混合液,加盖振摇10s,倒置lmin使之混匀,开盖后37℃水浴5min;1000rpm/min离心5rain,取上层深红色放散液100ILL加5%“0”RhD阳性红细胞50斗L,37℃孵育30rain,生理盐水洗涤1次,末次洗涤后弃尽上清液,加入少量稀释液,加人微柱凝胶反应卡中,1000rpm/min离心10min,观察结果,阳性者经重复试验验证后确定为Del型。

2结果
对初筛为D阴性的100例标本以不完全抗D(IgG)及单克隆抗D(IgM+IgG)作AHG,1例阳性(1%),为D“。

AHG阴性标本99例,经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试验,检出Del型8例(8%)。

3讨论
临床上凡带有D抗原者被称为RhD阳性,不带
收稿Et期:2006—11-06作者简介:翟菊萍(1978一),女,江苏苏州人,医学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工作。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313
D抗原者被称为RhD阴性。

RhD阴性在中国汉族人中占0.2%一0.5%。

RhD阴性的个体绝大多数缺失RhD基因,但某些RhD阴性个体的产生是由于RhD基因部分缺失或D基因突变后产生的,通常称为D“,可用AHG检出。

另有一些RhD阴性是由于D基因完整存在而D抗原数目减少,常用吸收放散试验来证明。

通常D阴性的红细胞上带有微弱的D抗原,称为D洗脱阳性(Del)。

本组100例初检为RhD阴性的标本,经AHG法检出D“1例0/loo),经吸收放散试验检出Del8例(8/99)。

该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Del为13.2%一32.8%相比要低。

RhD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由于RhD阴性经免疫后产生抗D抗体的机率很高,为50%一75%【3一,且在预防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当RhD阴性,D“作为受血者时,经D阳性的红细胞免疫后有可能产生抗D抗体,而Del的人是否会产生免疫,一般研究认为不会产生,原因为Del则基本保留RhD基因嘲。

所以D”作为受血者时应视作D阴性。

当D“,Del作为供血者时,其与D抗原~样具有免疫原性,应视作D阳性。

所以,供者血液做D阴性确证试验是必须的。

一直以来,AHG试验是RhD阴性确认的最终手剧61。

然而研究说明AHG试验鉴定的RhD阴性中,改用更敏感的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试验仍有相当一部分个体可检出Del。

本研究中我们将深红色放散液与“0”型RhD阳性红细胞孵育后洗涤一
(上接第311页)
参考文献
【1】1韩凤广,吕航,张艳萍.8种抗一HCV试剂质量评估叨冲国输血杂志,2000,13(2):119.
【2】刘朋来,杜菊仙,沈新华.ELISA检测抗一HCV灰带区血样的次,再加入微柱凝胶反应卡中,操作方便,反应灵敏,结果易判。

另外国内一些实验室已建立PCR方法检测Del基因型【.71,操作简单快捷,但是PCR方法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亦可能因基因的突变或变异,造成错误的结果,同时还受一定的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所以临床还不能普遍推广使用。

目前,全国大部分血站提供给临床的RhD阴性血液,由于没有检测Del或用PCR方法检测RhD基因及Del基因型,给RhD阴性患者的输血带来一定的隐患。

(感谢苏州市红十字血站提供部分标本)
参考文献
[1】AventND,ReidME.TheRhbloodgroupsystem:areview[J].Blood,2000,95(2):375.
【2】2曹文武,何俊,孙水冰抗2D、抗2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叨.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38.
[3]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4】4张志梅,兰炯采,RhD阴性、Du、Del的检定及临床意义明.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6):331~333.
【5]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l-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0—271.
[6]邵超鹏,苏宇清,吴国光,等.中国人群真实RhD阴性个体和RhDel型RHD基因研究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报,2001,31(5):501。

[7】邵超鹏,尚桂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Rh血型D“表型【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12~13.
处理阴.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204.
【3】3李金明主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体应答及其免疫测定【A】.见:李金明主编.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3~2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