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贴窗花民俗的调查报告
剪窗花、贴窗花是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
玻璃上的剪纸。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
间都贴窗花。
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
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
窗花不
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
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于
体。
首先了解一下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
分为“南北风格”,南方以“精致”为美,其特点是玲珑剔透;
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
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窗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都是剪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近、现代窗花兼职已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但由于他们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
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这一天,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窗花的剪刻形势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应用地区较广。
二是套色剪纸,一股用于宫廷、商铺子的大
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
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
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衬色之分。
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山西广灵所出
最为出名。
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
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和锡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
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
据说,窗花起源于冰花,所以古时又称剪窗花为“剪彩”。
宋、元以后,春节贴窗花风
俗逐渐普及,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回大地的欢乐心情。
按照传统,剪窗花一般不花底稿、低样,因为窗花本来就是剪纸中的小品,是即兴创作的东西,所以剪起来随意性很强。
但是,剪些什么却要图个喜庆、吉利,诸如“黄雀登梅”、
“二龙戏珠”、“连年有鱼”“榴开百籽”
等,各种花鸟鱼虫图案
,表达了普通百姓对未来生活都的美好希望。
红红的窗花,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每当家家户户换上新窗花、贴上新春联,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到处边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新年气象了。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
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如:
贴在窗户上的是神,防止妖怪进入屋中,后来成了寄予祝愿的象征。
贴福字也算是贴窗花的一种,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
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剪纸的出现也就才有了贴窗花的民俗。
我身在山西,对山西的剪纸喝贴窗花有一定的了解。
山西有首民歌叫[剪窗花]
山西民歌·剪窗花。
银剪剪嚓嚓嚓,
巧手手呀剪窗花,
莫看女儿不大大,
你说剪啥就剪啥。
啊儿哟,
祖祖辈辈多少年,
开许多少愁圪瘩。
不管风雪有多大,
窗棂棂上照样开红花。
银剪剪嚓嚓嚓,
窗花巧手手呀剪窗花。
奶奶她喜呀妈妈夸,
女儿就像画中画。
啊呀哟,
一扇一扇红窗花,
映出一代好年华。
老辈的嘱咐女儿的爱,
红红火暖暖千家,暖千家。
剪纸的定义——“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
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
传承人。
在山西,剪纸不只是用在春节贴窗花上。
在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
上大红双喜字,晋南一带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
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
、《鸳鸯戏水》
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
听老人家讲剪纸也有一定的经验。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
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
线如胡须。
”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
2.构图造型图案【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
条连接自然。
】
4.色彩单纯、明快【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
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
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
5.刀法要“稳、准、巧”
剪纸跟我画画一样都讲究构图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
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
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
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剪纸窗花”为代表。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日》诗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
据专家考证,广灵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初唐,形成大约在明代,成熟则在清道光年间。
漫长历史的孕育,地理文化的打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广灵剪纸2007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8年1 0月16日,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综观广灵剪纸的发展历程,立足本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树立独特风格,注重系统发展,是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时如何与现代社会接轨,提升剪纸艺术的水平,打造文化品牌是需要思考的。
广灵县地处山西省东北边陲,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东襟。
广灵剪纸在表现题材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生肖动物、植物花草、神话传说、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体育舞蹈、戏剧故事、京剧脸谱、生活场景等。
在与其他地域剪纸有相同的题材的基础上,突出地表现了本土性特点,体现出浓郁的北国风情、民俗特点、生活场景,尤其是对名胜古迹的艺术追求。
从本地的广灵水神堂,到云冈大佛、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发展到系列作品《魅力山西》长卷、《山西风光》、《晋商家园》、《古都大同》、《广灵风光》等珍藏册。
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有一种承载本土文化的历史职责,有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使自身从薄薄的纸中表现出文化的深邃和厚重。
广灵剪纸生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