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性史:在大学时就男朋友有性行为。有两 次堕胎的经历,第二次堕胎后与男朋友关系 恶化。有数十个一夜情情人,并且至今仍追 求一夜情。 个人生活方式:绝对的追求自由和独立,虽 然有性的要求,但是拒绝婚姻。工作忙碌。 在与男朋友分手前与男朋友聚少离多。迷恋 网络。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偷税漏税和一夜情都属于什么行为? (2)分析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3)对这种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 范。
材料二: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 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尤其重视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 上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 标,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集体自杀” 现象:某学校一个班上的学生有六个人成绩 不好,竟相约在一起吃毒药!
分析
文化堕距现象
案例四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 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扩 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 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 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 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 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 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材料一: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因其所办公司涉嫌 偷逃巨额税款,于2002年7月24日被依法 逮捕。此前,刘晓庆已于6月20日被北京市 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中国高层质疑某些富豪不纳个人所得税的消 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刘晓庆的被捕更是 激起人们的反思,富人纳税为何这么难?谁 来监督中国“明星纳税”?怎样才能逐步建 立起“纳税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法治环 境……
材料二: 案主姓名:XX。25岁,外企白领。 性格有男孩子的气质,很有大家风范。说话频率很 快,而且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见地。追求自由和比 较独立的生活。定居城市。 纵观成长史,大学之前一直都是乖乖女,上了大学 之后交了一个写诗并有诗人之称的男朋友,是文学 社的风云人物。但是在交流上存在障碍,互动不足, 案主自语:“……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都不了解 他,甚至都说不清爱不爱他……”而两个人都是相 对独立的人,“在学习上,生活上,我们都是自己 照顾好自己,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毕业之后 更是两人分居,很少在一起,即是有,也是案主主 动去找男朋友。一直都是案主主动。
材料二: 一个人觉得他现在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 “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 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肥皂,左 手想,搓得那么起劲,然后要干甚么?两只 手端一碗热汤,左手想,我得自己端住,别 指望右手;右手也同样这么寻思。结果,害 得他多花了一倍的劲。
材料三: 许多人挑选服装,总会考虑到穿这样的衣服 在他活动的群体中是否适宜。然而什么是适 宜?并不完全是由他个人的舒适感决定,而 是来自群体形成的评价。也有人追求与众不 同。这看起来似乎是我行我素,与他人无关, 但是,不同恰恰是在与他人比较、区隔中体 现的,可以说是对他人影响的一种逆反应。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 (2)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 平等现象。 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导致他 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分层。这种 由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所 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 在同样的条件下,社会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是有助于社 会发展的。但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 应该倡导现代社会的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 是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上的地位获得或社会 分层制度。
分析:
恐慌: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产生的紧 张心态及所作出的不协调的违反常规的行为。
案例三
材料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个体经营者通过 合法经营,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一 跃成为当今社会的富裕阶层。他们现在会经 常出现在一些高级社交场合。但是,我们有 时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饭时用桌 布来擤鼻涕,边吃饭边掏耳朵、挖鼻孔和擦 眼睛等。这个人的行为会使其他在场的人心 里十分不悦。
1)越轨行为 2)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解释 3)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案例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 15日福岛核电站又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16日开 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对此,卫生 部专门辟谣,但是还是没能阻止人们的抢盐行为, 导致各地食盐脱销,价格从1元涨到600元不等。 中华民族成为名副其实的盐慌子孙。 近日,传言世界末日将在2012年12月21日起, 连黑3天,四川、东北一些地方市民开始抢购蜡烛, 蜡烛脱销。 请用社会学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家庭? (2)简述家庭的功能。并结合材料分析 中国目前家庭功能的变化。
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教育和抚 养功能、赡养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
案例八
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 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 一丝安慰:人们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注意遵守“优 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乘客中69%的妇 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其中: 头等舱:有钱人——60%生还 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生还。 三等舱(及更低):贫穷移民——26%生还。 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 要稍高一点。 确切说: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还出现 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有人口外流或外迁 现象,子女不在身边,出现了空巢家庭;二是大多 数家庭子女婚后不与父母同住。对我国14省市的 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 立自己的小家庭。生育率下降使子女减少和居住方 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 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 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 精神苦闷等问题。
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 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据 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 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 农村达到43%。 另外,中国家庭结构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 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 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 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 户。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 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 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 1982-1990年核心家庭的主要变化趋势就是向父 母双亲核心家庭靠拢。三代与三代以上的直系家庭 占家庭总数的17%,是仅次于核心家庭的重要家 庭类型。
材料二: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足球文化十分盛行。人们都 热衷于足球运动。足球作为一个行业和职业,也是 大多数青少年所向往的。他们举行的职业联赛经常 是座无虚席。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现象,即在 足球场上,经常有不同队的球员间发生争执,假动 作等犯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还有辱骂和殴打裁 判以及足球骚乱的现象。这些使得足球这项文明的 运动项目蒙上了阴影。 试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以及其 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下面是一段对话: (S):嘿,雷,你的女朋友感觉怎么样? (E):“她感觉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指身体还是精神? (S):我是问她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 (E):没什么。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些。 (S):算了吧,别谈这个了。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 (E):“什么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 (S):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E):我真的不知道。 (S):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
案例五
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 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 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 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 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 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 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 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上海《生活周刊》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 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案例七
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 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 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 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 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 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 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 而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 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约有70%的老年人与子 女及配偶或其他亲属同住。
首先,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 范和行为模式。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 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 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 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
案例六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 中出现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试分析材料二说明的青少年社会化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 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 材料二说明的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 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主要表现为使人处于 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 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 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 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 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 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 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 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 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 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