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变迁与体育

社会变迁与体育

武汉体院非经济管理专业体育社会学课理论教案第三章社会变迁与体育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一、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有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比如婚姻制度的变化,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今天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1、根据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整体变迁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比如,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的各构成要素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比如家庭模式、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变化。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

比如,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文化滞后理论。

2、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分为正向社会变迁与负向社会变迁。

也称作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

本来,社会变迁是一个客观的外在过程,是中性的。

但是,社会变迁毕竟与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要以人的尺度来衡量社会变迁的方向,要“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变迁的目标。

正向的社会变迁就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变迁,负面的社会变迁就是有悖于人的发展的变迁。

事实上,正向的社会变迁与负向的社会变迁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两种变迁往往同时存在。

比如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却限制了经济的活力,造成了生产资料的短缺。

3、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式,可以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

渐进的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变迁是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表现为量的变化与局部变迁的过程。

激进的社会变迁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在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发生的断裂性的社会变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政变并不一定发生激进的社会变迁,比如泰国政变。

4、从人对社会变迁的控制来看,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简单的说,自发的社会变迁指没有人干预的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有人为干预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异己的过程,比如,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了很多机遇,但是在深层次上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是必须的。

人能不能控制社会变迁,决于人对社会变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在认识社会变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对社会变迁的方向、过程、速度、形式和条件实施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

真正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只有在现代社会才能做到,随着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比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控制社会变迁。

从宏观上来说,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就是使社会各系统保持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结构上的协调,功能上的互补,从微观上来说,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要求个体、群体和组织要遵守宏观计划的要求,切实落实宏观计划的规划。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在当代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

三、社会变迁的因素1、环境与社会变迁指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分为两类,一是原始自然环境,二是人化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自然环境。

原始自然环境和人化自然环境的状况都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变迁。

就原始自然环境来说,比如庞贝古城,当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猛烈爆发时,就消失了,又如古楼兰,专家因此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就人化自然环境来说,人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社会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但是当人化自然环境的程度违背了自然规律和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规定的限度时,人化自然画镜也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比如当代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都是人化自然加剧的结果,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环境社会学。

2、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是社会变迁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动力。

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和流动都会对社会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社会制度指系统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是社会变迁的动力来源,还是社会变迁的内容和要素。

制度张力-张力消除-张力产生。

除了经济制度以外,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变迁也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制度既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有可以限制或束缚经济的发展,如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还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互动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直接的作用。

制度结构的性质与稳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和过程。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种封闭型制度,中国社会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状态。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一样,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是社会变迁的动力来源,还是社会变迁的内容和要素。

5、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

对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教育等社会领域都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比如互联网。

6、经济与社会变迁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

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具有基础性,经济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中的一系列变化。

比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四、社会变迁的机制西方社会学对社会变迁的机制做过大量研究,形成的理论有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进化理论。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不断增加,结构日益复杂,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机制也日益分化与复杂,人类社会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社会进化的主要形态是渐进的、连续的。

循环理论。

历史循环理论认为,一个文明或社会的历程是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在文明解体或衰亡的基础上,新的文明诞生、成长,最终还会走向衰落和解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变化的历史。

均衡理论。

社会均衡理论是漠视社会变迁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衡理论同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新的资源,由此导致社会系统的分化,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新的整合,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

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矛盾联系在一起的真体。

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和持续的。

社会冲突的根源不在于社会经济关系,而在于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状况以及人们对权力再分配的欲望。

历史唯物论。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变迁的最根本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社会生产力起决定因素,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社会变迁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社会变迁机制理论。

我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要把社会及其变迁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有着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系统来认识,既要考察内因,又要考察外因,既要考虑经济基础,又要考虑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克服简单化与片面化。

第二节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一、经济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从宏观层面看,体育的发展以经济提供的支持为基础,经济的变迁必然带来体育的变迁,从微观层面看,社会个体的收入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参与程度与水平。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迁来看,在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体育是部落成员的集体活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体育与社会生产开始分离,很多体育活动主要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比如马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了经营化的体育,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福利型的体育制度,随着我国市场制度的设立,我国福利型体育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发展了,体育往往就兴旺,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倒退了,体育往往就萎缩。

西方社会体育的发达是和二战以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分不开的。

而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体育事业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一般说来,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应该相协调。

一方面,体育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充分挖掘体育系统自身的资源,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的发展要顺应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能搞大跃进。

二、社会制度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作为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对体育施加影响是必然,这种影响表现在体育行为、体育制度、体育问题和体育结构等方面。

在体育行为方面,比如从传世文献来看,先秦时期可能有四种射礼:一是大射礼,是天子在重大祭祀之前,为了挑选助祭者而举行的射礼,大射礼的礼法,见于《仪礼》的《大射仪》;二是乡射礼,是每年春秋各州为教民礼让、敦化成俗而举行的射礼,乡饮酒礼的礼法,见于《仪礼-乡射礼》;三是燕射,是国君与大臣在燕饮之后举行的射礼,旨在明君臣之义;四是宾射,此说仅见于《周礼》,是天子与故旧朋友的射礼。

《仪礼》有《射义》一篇,综论射礼的礼义。

大射礼与乡射礼的级别不同,参加的人员也不同。

又比如,中世纪欧洲,由于基督教统治政治和社会,而基督教又奉行禁欲主义,体育与人的肉体紧密相关,因此体育被禁止。

体育制度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体育制度就有差异,比如原苏联施行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了以政治为基本取向的体育制度,而北欧的福利国家则建立了以大众健康、娱乐为取向的体育制度。

在体育问题方面,市场制度条件下,经济体育容易产生拜金主义,进而带来许多问题。

在体育结构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偏重社会体育,而我国则偏重竞技体育。

三、科技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体育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生物、物理、化学过程。

因此,体育不见与社会科学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自然科学技术也息息相关。

在当代,随着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体育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体育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

在竞技体育领域,体育已经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食品技术、医学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广泛的联系起来,体育日益科技化。

在当代,竞技体育的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社会体育领域,随着运动人体科学以及医学的发展,大众体育的发展也越来越科学化。

但是,科技的发展对体育来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个方面,也存在巨大的风险性。

比如,兴奋剂问题,使用与反使用就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的博弈,而在很多情况下,反使用总是落后于使用,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四、文化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体育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与农耕文化对体育内容的影响;中国的礼文化、日本的耻文化、欧洲的罪文化,发展了不同的体育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