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物素材整理
(1)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写作,稿纸的背后,是咯血、流亡、牢狱,是过早逼近的坟墓和匆匆竖起的纪念碑。
但是,他们的生命,在那些不甘愚昧、渴望震撼的生命这里得到了延续:他们的心灵和那些心灵在共振,他们的精神是他们终生守望的精神上的灯火,他们所代表的理性、智慧、美德、信仰……是永远的精神养料,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对理性和美有着本能渴求的生命和灵魂……他们是诗人,是作家。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最伟大的朋友和兄弟。
(2)
敬重,对周永臣“一个人的遭遇”的诘问,对扞卫人类尊严和良知的顾准的感激……
(3)“哭泣是因为灵魂的难度与真实,是精神严肃和强烈震动的结果。
一个对生命特别忠诚与虔敬的人是无法抑制住哭泣的。
”必须这样。
只能这样。
现实就那么存在着,无需证明或掩饰。
他的价值指向,始终都在瞄准良知、正义和尊严。
这些本属常识范畴的东西,之所以被他频频提起,正是因了世人对它们的日渐疏远和淡忘。
王开岭对此表现出了深深的不满和忧虑,他以自己的激情赋予这些“词语”以血性,用自己的青春助延它们的生命,从而感召更多人的生命。
他一次次
含泪捧起那些散落在浩淼历史长河中的珍贵精神片断,企望以此唤醒人们关于爱与良知的记忆。
正如福克纳所说的,“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
(4)时下很多所谓的宽容和超脱,常常是以思想的苍白和品格的软弱为背景的。
在这样的境况中,文学家(套用)无畏的抗争、啼血的呐喊,也就显得格外突兀。
于是可以想象,那些毫无精神性的訾议,断章取义的评判,甚至粗暴的责难,将会怎样地接踵而至。
他独自承受着,没有放弃继续
章,
(5)
没有怨天忧人,反而“担心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斯妥耶夫斯基)。
这一切,都是最令我们激动不已的东西。
他没有从旁观者的角度发言,而是藉此对自身生存境遇进行极为冷静的精神观照。
甚至,他想成为那个点燃肋骨充当路灯的人,为的是让“影子”出现,让道路明晰,让黑夜永远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