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24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4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颜色多、形态多且变化快的特点。

2. 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课后生字并且组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幻灯片出示会读、会写的生字,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威”“武”的书写,以及多音字“模”,强调“模样”和“模仿”的读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三.深入研读1. 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成为火烧云?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一个“烧”字,既能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也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2、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晚饭过后”“乘凉”看出是夏天的傍晚。

3.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呢?高兴、喜欢、笑盈盈,体会本段中多次出现的“了”,流露出的情感。

5.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用第七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1.小组讨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

结合幻灯片图片,来感受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从四个“一会儿……”体会火烧云变化快。

引导学生试着造一个排比句。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1)学习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通过朗读,找出火烧云在空中变成马、大狗小狗、狮子,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速度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中、忽然、接着、一转眼4.结合前面学习的几个自然段,回顾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5.火烧云下去后,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失望、遗憾……6.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的?展开想象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1.火烧云形成的原因2.有关作家萧红的介绍。

六.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课下去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形状,以及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并将观察到的和自己的同学交流交流。

八.板书设计24 火烧云颜色多、快变化形状多、快《火烧云》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与这些孩子相处将有一年的时间了,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作业的情况、考试的成绩来看,发现这些班学生课堂上比较内向,即使自己会的问题,也不愿举手,可能是害怕答错,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上课发言情况。

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有几个当组长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有个别孩子几乎从不发言。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完后,给其积极的、鼓励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作业情况。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因而学生表现出在作业的书写工整方面、速度方面、正确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奇怪的是,写得好的同学,完成的速度快、正确率高,而一些慢的同学反而写的不好、正确率还低。

在这方面,我是从学生的书写为突破口的,要求学生必须把字写工整。

3、主动学习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

课下或者作业完成后,不知道主动拿出课外书来看,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监督,就不学习了。

对这种学生,我是注重思想教育,让其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浪费时间。

4、朗读感悟的基础。

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每篇新授课时,都会播放范读的视频,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很强,初步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三年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我会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火烧云》学习效果分析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按课文内容填空,加深了学生对排比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印象;动态静态的描写,是对学生习作的训练;按顺序排列句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在第三题出现错误。

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第一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全班29名学生参与答题,27人做对。

有2人出现了错别字,把“彤”和“紫”写错了。

第二题:“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括号里标明。

”全班29名学生参与答题,29人全对。

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找到句子中的动词“烧”“来”,也就区分开动态和静态描写了。

第三题“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这是一段描写海上日出的文字,作者观察比较细致,对于一些没有看过日出的同学来说,可能想象不出当时情景。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同时,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在课堂上多进行口头造句,引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2.强化学生的读书训练,让学生能养成仔细读书的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

《火烧云》教材分析《火烧云》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景象的奇特美丽。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在短暂的时间里,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都急速变化着,以至于让人看得恍恍惚,而在“揉一揉眼睛”的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成3部分:第一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集中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第四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文中连续出现“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话反映了火烧云变化速度之快。

第七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用了两个“一会儿”写出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也很快,让爱好它的人意犹未尽,充满留恋。

本文的语言平实但精妙。

首先,为表现火烧云的变化多而且快,作者选择了短句,尤其在写火烧云变化的几个段落都是短句,这种短句与火烧云的快节奏变化非常和谐,文章作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其次,文章运用了很多排比句,比如,“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成串的排比写出了火烧云一连串颜色上的变化,读来赏心悦目。

第三,文章很多句子都以“了”结尾,有的时候会把几个以“了”结尾的句子排在一起。

比如,“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这样的句子连在一起,由于最后一个字都相同,造成一种押前的效果,读来朗朗上口。

第四,文章用词非常丰富,在颜色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红彤彤”“金灿灿”是以叠词的形式展现火烧云颜色的明亮而饱满;“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展现不同颜色糅合在一起的特征;“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则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突出火烧云的色彩明媚又惹人喜爱。

插图将课文巧妙地嵌于整个火烧云的场景之中。

上方的课题置于色彩绚丽的漫天红霞之中;正文下方是一位乘凉的人手执蒲扇,路过篱仓外,与靠在墙根的白胡子老汉对话。

画面上的一切都被镀上了霞光,照应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上来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火烧云》评测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地方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

二、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括号里标明。

①火烧云红通通的。

()②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三、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了。

(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彩霞。

《火烧云》教学反思《火烧云》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开始上课的时候,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学生不太了解的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文第1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象。

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观察火烧云时又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多、变化快。

一、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在教学中,重视对词语的积累反馈,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