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博物馆(新馆)精品PPT课件

苏州博物馆(新馆)精品PPT课件

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
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东部辅展区,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
西部博物馆主展区设有休息小厅。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的名言。 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 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中间部位,自然 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 影,进入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经过 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产生 层次变化,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 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宋画斋是新馆中唯一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充分体现了 “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
建筑内外的任何尺度,都与 “11.25”这个模数有关,哪怕是门口 的一根线条,都是这个“11.25”的倍 数。类似于黄金分割,这是贝聿铭多 年来寻找到的令参观者视觉感受最舒 适的一个尺度。
• 苏州博物馆新馆究竟有多少令人 拍案叫绝之处?或许很少有人知道, 似乎新馆的每一处,几乎都隐藏着一 个“密码”。有空一定去看看哦!
墨戏堂三间六椽,采用宋式江南 民间厅堂建筑,按照宋代《营造法 式》,墙体以编竹夹泥墙做法,屋 面草顶,草是苏北湿地的红茅草, 在野外20年不腐烂。地面以陶缸为 点式龙骨空铺地砖,一派简约雅致 的风度。
贝大师他要让宋画斋这间屋子本 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艺 术。“调素琴,阅金经”的宋代民居 陋室,是贝聿铭与东南大学建筑系教 授朱光亚结成的共识,遂借宋书画家 米芾之深致,轻筑草堂,摄卷散帙, 临池墨戏。
苏州博物馆
-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选址之初,就 和当年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博物馆、中 国银行大厦等著名建筑一样,引来争 议一片。因为新馆东贴忠王府(原苏 州博物馆所在地)、南靠东北街、西 挨齐门路、北临拙政园,几乎是“镶 嵌”其中,如此敏感的限制也同样造 就了贝聿铭的非凡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采 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 的结构方式,最高处不超过 地面16米。“中而新,苏而 新”是贝聿铭为新馆确定的 设计理念。
• 苏州新博物馆精妙在于,从新馆 的任意房间的窗户往外看,就能 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 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 不差分毫。
• 苏州博物馆新馆里还有一个很妙的 部分,是根据宋画复制的宋代草堂墨 戏堂。是一间古朴的茅草屋,曰墨戏 堂,明式条案、文房四宝,壁悬字画 ,格子木窗,透出满眼秀竹,情趣无 限。
新馆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 的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 优美,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 中,产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 南方的紫藤树,还嫁接着从明代 书画家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上修剪 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 的血脉。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园
新馆建筑坐北朝南,分成三大 块:
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 庭院;
博物馆处处反映贝聿铭“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 体现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设计思想。
• 博物馆里到处可见三角形、菱形和平 行四边形的几何图案,还有无数并列 的直线条营造出的韵律。在博物馆的 顶棚和山墙上大量运用了玻璃,这不 仅使得展区更加明亮,而且也使博物 馆显得通透。
• 博物馆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 正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 统色,建筑尺度与苏州传统民居 也极为相似,在现代几何造型中 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