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身边的网络
构建身边的网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第九章《走进网络世界》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理论性知识点比较多,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是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它是由若干小知识点构成的,理解难度大,如果照本宣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应该借助于学生自我体验、依托生活实际需求降坡引路,通过演示、解释、类比等一系列的方法帮助学生将一个个环节产生的知识点融汇、综合、提炼,从而自然而然的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体验,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本节课的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纯粹的讲解已经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体验归纳出理论性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认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网络的构成要素,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网络设备;
2、了解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
4、理解域名和协议的作用,知道TCP/IP协议,理解IP地址及其格式,知道域
名和IP地址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实物展示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网络所需的硬件器材
2、采用类比法让学生感性认识MAC地址、TCP/IP协议、IP地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并利用所学知识迁移至生活中。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行为与创新目标:学会学以致用来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2、IP地址与域名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构建简单的家庭网络
四、教学方法
讲演法、实物展示法、类比法等
五、教学过程:
节点一:创设情境,引入“网络”,勾勒概念
【教师活动】:传递“老师的自我介绍”动画。
【学生活动】:查看桌面的文件。
【问题】:老师是怎样实现信息传递的?——》引出课题“计算机网络”
【引深问题】:能否实现信息更大、更远范围的传递?
【概念重述】:计算机网络:我们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终端)(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节点三:通过类比,化解难点,重塑概念
【引言】:“人”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元素,从出生就具有了社会性,我们要在社会中从容的扮演各种角色,就必须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既向社会公示自己,又必须接受社会的约束。
作为构成网络的主要元素的“网络终端”亦是如此。
上网同样要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同样必须遵守网络的约定,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
【转承】:现在我们做到了,是不是可以舒一口气了,我想说即使你正确的连入了互联网,你也不一定能上网或者说你还没有做好上网的准备。
说到这,我们的心情又开始纠结了。
打住,先卖个关子。
【教师活动】:出示“身份证”样本图片。
并做类比解释
人必须遵从社会道德、纪律约束——上网必须遵守网络协议(TCP/IP)协议解释1
公民身份证号码——网卡的MAC地址解释2
住址——IP 地址解释3
〖解释1〗:我们人大多会很自觉的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可是计算机却没有这么自觉,在浩瀚的网络中,怎样封装数据、先来后到的访问或接受信息,就需要统一的规范,这是网络世界中需遵守的最基本的协议(TCP/IP)协议。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协议时一种软件。
参考课本P34
〖解释2〗:我们人有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的标示,而在浩瀚的网络中我们用网卡的MAC地址在标示网络中的计算机;
〖解释3〗:如果我想拜访你,可以通过你的住址,同样在网络中我想拜访你的计算机可以通过IP地址。
【补充】:IP地址构成。
【学生活动】: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
【转承】:好啦,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已经拥有的合法的身份,也有了地址。
就请同学们试一试是否可以在网络中驰骋了!
【学生活动】:通过IP地址拜访计算机。
比一比谁最先拜访成功。
(提供IP地址:115.239.210.27 222.185.239.110)
【提问】:1、这两个网站大家都不陌生,请问你们平时也是这么拜访它们的吗?
——》引出域名的概念(用来标识网络终端的字符串)
PPT展示:域名的组成
2、比较通过IP地址访问和通过域名访问哪种方式更简单易
行?
PPT展示: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出DNS服务(域名解析服务器)。
【小结】:了解到这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我们发现概况的还不全面,那就再完善一下吧。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我们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多个(网络终端),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以及
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这就是计算机网络。
【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由于我们机房环境的限制我们没能给同学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关注、多实践,你才能真正玩转网络,实现E线连南北,一键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