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版本1.02012年2月目录一、总则 (3)二、环境检查 (4)三、器材检查 (4)四、线缆敷设方式及保护方式的检测 (7)五、设备安装检验 (13)六、线缆终接 (16)七、敷设电源线 (17)八、接地检查 (18)九、系统验收测试项目 (19)十、小区宽带工程施工规范要求(路由走向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一、总则1、为了做好移动的校园网、驻地网及重要集团单位的综合信息接入工程,做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的综合网络建设,统一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深度及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特制定本施工规范。

2、本要求适用于移动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校园网、驻地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相应的规划之中。

4、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公司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便于系统的局部变更与功能升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公司要求的选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坚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6、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大楼监控管理自动化(BA)等设施统一考虑,分别实施。

根据实际要求,既考虑结合,又不强求一体,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物尽其用,经济合理,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城市住宅区的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市内电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_50312-2007)》以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机房建设中的相关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8、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仍应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

9、本规定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相矛盾时,应以国家及行业的标准、规范和规定为准。

10、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二、环境检查应对弱电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内容如下:1、弱电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目前九江综合布线小区工程未专门设置弱电间和设备间,采用挂壁式网络箱安装在楼梯间或者安装在室外墙壁上。

楼梯间挂壁式安装2、交接间、设备间或其替代位置应能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5、交接间、设备间或其替代位置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交接间、设备间的替代位置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8、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器材检查3.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工程所用线缆器材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器材应作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放置,以备核查处理。

3、工程中使用的线缆、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网线、PVC管、软管、弯头等3.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损坏。

2、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道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线槽3.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3.5 设备检查1、进行器材检验时,现场必须有建设方代表(或监理)、工程施工代表同时在场。

2、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及到货时间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

3、设备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

当发现有受潮、破损或变形的设备和器材时,应由建设方代表(或监理)和工程施工代表共同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

网络箱4、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器材。

5、当设备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6、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应按照装箱单与设备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并做好记录。

7、验货清点时,设备需轻拿轻放。

检验完毕,设备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注明设备类别、数量;特别应注意细小零件的存放,防止丢失。

宽带交换机8、分纤设备、光分路器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所用分纤盒的材料必须与护套的材料性能相符合,也必须与通常用于外部线路的防腐和防其它化学损害的材料性能相符合;2 )分纤盒的最大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分纤盒应当在不阻断在用电路情况下可多次开启操作;4 )分纤盒应具备不低于0.5米长度的纤芯盘留空间。

5 )光分路器输出端口的均匀性应小于3db。

华为分光器四、线缆敷设方式及保护方式的检测5.1线槽和PVC管的敷设:1、敷设线槽的两端用标志标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2、敷设PVC管里,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网线穿管利用率应不超过60%3、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网线穿曹不应超过50%4、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2)槽内缆线布放顺直。

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进行固定;(3)垂直线槽布放缆线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室内PVC管的铺设(4)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室内线槽铺设5.2线缆敷设线缆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1、型式、规格与设计相符;2、布放自然平直,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室外光缆铺设3、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4、线缆终接后,有余量(设备间为0.5~1.0m;工作区为10m~30m);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非屏蔽对绞电缆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对绞电缆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网络线内网线弯曲半径6、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分隔布放,最小净距符合对绞电缆与电力线的最小净距设计要求的规定。

7、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规定。

8、暗管或线槽中线缆敷设完毕后,在通道两端出口用填充材料封堵。

5.3 通信光缆的敷设1、光缆的规格程式、光缆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入户光缆的规格程式、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入户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操作损伤。

入户光缆走线4、入户光缆转弯处应均匀圆滑,其曲度半径应大于30mm。

入户光缆余线盘圈弯曲半径5、入户光缆两端应有统一的标识,标识上宜注明两端连接的位置。

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

6、电源线、入户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和下表要求。

7、入户光缆室内走线应尽量安装在暗管、桥架或线槽内;8、入户光缆敷设应严格做到“防火、防鼠、防挤压”要求。

9、楼道垂直与平行交叉处入户光缆布放,应做保护处理。

10、楼道内垂直部分入户光缆的布放应每隔1.5米内进行捆绑固定,以防下坠力对纤芯带来的伤害。

11、入户光缆在管孔、转弯以及熔接、成端等处的预留按照设计要求。

12、光跳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且符合工艺要求。

13、光跳线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在走线架上敷设应加套管或者线槽保护。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过紧。

光跳线应保持自然顺直,无扭绞现象,并绑扎至横铁上。

尾纤在ODF和设备侧的预留,应分别不超过500mm,并在其两端分别固定一永久性标签。

14、光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得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得小于6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尾纤盘圈弯曲5.3保护措施的检测水平子系统线缆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1)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线缆和维修;(3)过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盒盖处应有防水功能;接线盒、过线盒盖抗压;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线缆宜采用软管敷设。

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1)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2)直线布管每30m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不应小于10倍;(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3、设置线缆桥架和线缆线槽保护要求:(1)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2)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4、干线子系统线缆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线缆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2)干线间通道应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