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A、连续犯
B、继续犯
C、徐行犯
D、结合犯
2、甲为杀害乙,将炸药包放在乙睡的床下,并在夜晚引爆炸药包,致使乙被炸死,同时家中3人被炸伤,乙及邻居家房屋被炸毁。

对甲应()。

A、以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数罪并罚
B、从一重处罚,系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
C、从一重处罚,系想象竞合犯
D、属于连续犯
3、甲伪造某机关公函和进城户口专用章,对想进城的人进行诈骗,共骗得人民币
3000余元,对甲的行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定罪量刑,这是因为甲的行为是( )。

A、结合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4、张某与何某有私仇,张某欲杀何某全家。

一天晚上,张某身带手榴弹和砍刀闯入何家,见到何后,将手榴弹拉开向何抛去,爆炸后,张持刀向何妻刺去,何妻昏死过去,又用刀刺何的女儿。

结果致何死亡,何妻、女儿重伤。

张某的行为是( )。

A、应定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两个故意伤害罪
B、是想象竞合犯
C、属于牵连犯
D、属于连续犯,应按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5、非法拘禁罪属于:()
A、牵连犯
B、结合犯
C、连续犯
D、继续犯
6、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A、吸收犯
B、牵连犯
C、想象竞合犯
D、集合犯
7、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某怀恨在心。

一天下午,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

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哪种犯罪现象?()
A、结果加重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吸收犯
8、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
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构成实质数罪
9、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 6 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
A、想像竞合犯
B、结合犯
C、连续犯
D、结果加重犯
11、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
A、结果加重犯
B、想象竞合罪
C、法规竞合
D、牵连犯
12、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向乙所居住的楼房投掷一枚炸弹,结果不仅将乙炸死,还引起大火,烧毁房屋数间。

甲的行为属于( )。

A、牵连犯
B、法条竞合
C、想象竞合犯
D、连续犯
1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竟合犯
D、牵连犯
14、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结合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二、多项选择题
1、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2、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
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人死亡
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3、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三、名词解释
1、继续犯
2、想像竞合犯
3、连续犯
4、牵连犯
5、结果加重犯
四、简答题
1、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是什么?
2、简述连续犯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3、试述牵连犯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4、想像竞合犯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是什么?
五、论述题
论述实质的一罪的种类及成立要件。

六、案例分析题
丁某流窜到火车站候车室看到两位军人聊天兴趣正浓,不注意身边放的提包,丁顺手牵走,到僻静处打开查看,没有什么钱物,却有“五四”式手枪1支、子弹20发。

丁将枪支、子弹藏在家中,直至案发后。

问:如何理解丁某行为的罪数形态?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