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 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 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衰落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轻视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海外殖民、奴隶贸易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2、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 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 策的严重阻碍,发展异常缓慢。
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
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 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基本特征:雇佣剥削劳动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1)经济:明清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 产力的发展。 (2)政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场手 工业的发展。 (3)思想: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社会思潮, 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民主政治环境。 (4)文化: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实行八股取 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脱离实际,培养不 出务实的科技人才。 (5)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丧失了吸引西 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条件。
②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严格限制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绝对禁止
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禁海政策具体有何表现?是否完全禁绝? 有何影响?
表现:拆船、迁民、禁止出海贸易等。 没有。康熙年间曾一度开放海禁,至乾隆二十年 (1757年)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
倭寇浙东…..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 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 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1655年6月,在闽浙总督的建议下,清政府严令禁止 官民擅自出海贸易,违者按通敌罪论处。如果有人胆敢出 洋将违禁货物贩往外国,或“潜通海贼(即郑成功)”,都 将交给刑部治罪。人们即使将船只租售给洋人,也属重罪。
一、重农抑商 5、评价:
•积极: 经济: 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
展,巩固封建国家经济基础 政治: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保 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消极: 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 的萌芽得到抑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工商业的管理(抑商的表现之一)
1、秦
表现: 统一、校正 特点: 全面、具体、严密
一、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抑末) 1、最早提出: 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 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 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2.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 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 —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之”,“算缗” 、“告缗” 。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 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 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
消极: (1)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2)扼杀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可能性,使中 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封闭面貌走向近代 化世界,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3)阻碍了资萌芽发展
1、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
(6)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反映了 什么或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的阻碍作用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 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 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养蚕图
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 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 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 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 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
请思考:以上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的时期: 明清时期(与欧洲大致一致)
2、出现的行业: 明: 丝织业
清:多行业、规模大
3、出现的标志: 商品经济+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具体现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日受值”
5、原因:
(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 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统治者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观念。
(4)西方殖民扩张
(5)根本原因:自给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
维护了国家安全
主要是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
促进
天下已平,高祖乃 命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 为吏。 ——《史记•平准书
4、表现
1.西汉初年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2.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 (1)经济原因: 商业比农业获取更大利益 (2)客观原因: 商人侵夺农民财产土地 3.西汉至唐实行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制度
• 实行“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说)今苦于器 用服玩,争尚华巧,必 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 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 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一、重农抑商
3、目的:
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②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根本)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自然经济 内容
决 定
实 施
重农抑商
B
4、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D
5、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 C. 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 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实行海禁政策?
《 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 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 耀兵异域,示国家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 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计算)。”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思考:
1.据材料可得知封建社会推行哪几项经济政策? 2. 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 理由。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抑商的表现之一) 三、海禁与闭关政策(抑商的表现之二)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2、时期: 明清时期
3、表现:(1)明太祖朱元璋宣布通番禁令
(2)清顺治颁布海禁令、迁海令
4、短暂官方性质对外开放
(1)雍正:解除外国商人到福建进行贸易禁令,允许 浙江进行海外贸易 (2)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广东海关贸易
广州十三行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 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 人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 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 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私营:加强管理、加重税收、严格控制“市”
2、汉
官营: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实行统一 生产和消费
影响: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
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力的出现和生长(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①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B
本专题学习完后,你是否发现我们在铺 设知识体系时候缺少了一步?
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王景治黄河 田庄手工业 工官制度,汉武帝盐铁官营 素纱禅衣,丝绸之路 东汉杜诗水排 长安9市,有严格时空限制 … 试着查找事件比较多的朝代,做下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