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本项目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
开工前完善组织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选用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员从事本工程施工管理,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对专业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严格审核。
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订适用于本工程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坚持设计文件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重点工程由公司总工程师和项目总工程师审批。
分项工程开工前,编写完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并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狠抓原材料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保证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以施工工艺设计为指导,以三级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和工序交接检查为保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作业并遵守操作规程。
对质量要求较高、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部分,先做样板和试验,经检查确认可行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本合同段路基顶面、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选用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填料。
全面展开路基填筑施工前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确定不同的填料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静压和振动碾压遍数,确定合理的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参数。
及时做好路基施工的排水和防护工程施工,避免或减少路基受水害的影响。
路基施工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确保路基填筑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路面施工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确保路面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桥梁施工中,由专业测量组配备全站仪、水准仪等先进测量设备精密布网、准确定位。
加强对桥墩、塔柱、主梁的中心轴线、顶面高程的变形测量监控,确保桥梁线形正确。
采用大功率钻机,选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施工。
桩位采用测量定位技术与常规测量方法(极坐标法)相结合的测量定位方法,确保钻孔桩位置准确。
成孔后采用超声波检孔仪检孔,确保成孔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钻孔工程中随时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清孔应彻底,保证桩底质量。
钻机就位后,将钻机调平对准钻孔,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cm。
为确保钻杆竖直,必要时可架设经纬仪实时监测,及时纠偏。
钻进时,为减少扩孔、弯孔和斜孔,应采用减压法钻进,使钻杆维持垂直状态,使钻头平稳回转。
混凝土生产由试验人员全过程监控,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加强浇筑过程中的测深工作,使导管埋设保持在2m~6m。
加强各施工环节的衔接,确保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墩台模板采用新制大块定型钢模板,单块模板尺寸不小于1.5m2,模板统一编号,集中管理,并设专人维修保养,模板内无污物、砂浆及其它杂物。
模板安装时,为确保轴线和标高,应用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现场测量,把模板安装偏差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优化砼配合比设计,选择优质地材,配置足够机械设备,确保砼质量优良。
所有原材料必须有出厂质保书和检验、复检报告,进场后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各种原材料按规定存放,确保存放过程中不损坏、不污染。
混凝土严格配合比计量上料,试验人员检测合格才能运送到现场。
墩身、塔柱混凝土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砂石料,外加剂也采用同一产品,以保持结构外观色调一致。
按设计要求预埋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并在施工完成后对预留孔洞进行封堵。
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订货前,先确定合格材料供应商,提取样品向驻地监理报送拟购材料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及使用的工程部位等。
附有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及样品,征求监理工程师意见,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订货、购料。
按合同规定的项目和试验抽检频率进行材料试验,向监理工程师申报试验报告,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复核检验。
材料质量检查结果,作为有关工程审批申请开工报告的依据之一。
每次使用前,提前一天请示监理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现场察看,根据进场材料数量、规格及变化,在监理工程师指令下,按材料试验项目和测试频率进行抽检,提交试验报告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a、签订合同前,向驻地监理工程师书面报告外购计划,详列拟购的名称、规格、数量及应用工程部位;构件生产厂名、地址、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检验证书及抽样测试技术报告。
b、派人员赴现场考察供料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情况。
c、测试有关项目。
a、依据工程进展安排进场材料数量和规格。
b、搬运储存材料注意水泥防潮、钢筋防锈、砂石料应分类堆放,并处理地基以防混杂和污染;各类材料设状态标识。
c、成品构件运输、堆放按规范规定的受力要求实施,避免产生不合理的附加应力,使构件变形、受损、开裂。
6、不合格材料不合格材料应审定后坚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经处理仍不合格的材料清理出场路基填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钢筋砼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五)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主的安全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事故预防工作。
安全保证体系见图 4.2.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管理机构我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专职安全员。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报告制、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安全育培训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安全定期检查制。
安全保证措施一、便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1、在使用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测量便道各墩或桥位处标高变化和水流冲刷情况,确保便道的相对平整程度。
同时在凹陷的地方填充宕渣。
2、便道施工时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都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
3、便道上行驶的车辆均速行驶,车速控制在10KM/h以内,并保证车距21米以上。
非起吊区内,吊车严禁起吊重物;同一跨或平台上不能同时停放两辆车,汽车吊车作业时支撑点下应垫枕木。
二、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1、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定期体检,对于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人员,不能从事这项工作,同时,衣着灵便,禁止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2、凡风力在五级以上或遇雷雨、大雾时,不能进行施工;3、在进行高处施工时,加设防护网。
人员佩带安全带,严禁酒后作业;4、在高空施工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梁板安装作业派专人统一指挥,且安装作业人员分工明确;6、梁板安装前,检查起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吊装前进行试吊;吊装时,绑扎牢固,下面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行。
钢丝绳有足够的安全系数;7、作业中有停电或其他特别情况,将重物落至地面,不得悬在空中。
8、大型构件起重运输时,将根据作业高度和现场风力大小,确定适于施工的风力标准。
当遇大于所确定的风力等级或六级以上(含六级)风力时停止吊装作业。
9、本合同桥梁施工安全主要为水上或高空作业,因此施工现场人员活动范围平台、结构物等均要设置安全网、栏杆、踢脚等,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同时上下层空间作业10、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时,桥梁两端将设警告标志和围挡,防止非施工车辆和人员进入。
11、夜间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照明,在人员上下及运输过道处,均设置固定的照明设备。
三、水上施工的安全我项目部水上施工时,按航道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水上作业安全要求在现场施工区域设置警示灯和标志。
四、施工防洪安全措施桥位河段在暴雨季节,水流将对结构具有很大的作用力,下部结构施工处处考虑洪水的影响,制定一系列避洪、抗洪措施。
1、尽量减少水上作业的工作量和工序,水域基础和下部结构施工采用筑岛方案。
施工过程中,经常观测筑岛桩基冲刷情况,冲刷过深时采取抛石等防护措施,确保桩基的安全。
2、进行水下钻孔桩施工的同时,建立固定的水上工作平台。
平台充分考虑洪水的作用,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使钻孔作业能够不间断地进行。
3、下部结构施工临时结构能抗御洪水的冲击。
在进行承台、墩身作业时,采用整体性好的钢支架结构,并采用一定的防冲刷措施。
4、充分利用洪水的间歇期,合理安排工序。
五、吊装机械施工安全起重机作业时,工作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起重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尤其应注意避让输电线路,确保在安全距离内),夜间作业要有充分的照明设备。
起重机的操作按照起重机的操作规程进行。
六、预应力施工安全1、编制专项安全保证措施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张拉时,统一指挥,分工负责,行时中若发现阻力太大立即查明原因,严禁硬拉硬顶;3、张拉过程中施工人员高度集中,把好质量关。
油表读数超出正常值较多时,应停止进行,检查程序,排除故障。
4、梁板上墩前,做好各项数据记录。
梁体到位后,需作中心线,标高等数据检测,中心离偏不大于±5mm,梁端线位置差不大于10mm,梁底面标高误差不大于±2mm。
5、张拉时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千斤顶两侧,绝对不能站在千斤顶的前面,防止夹片弹出伤人。
千斤顶对准孔道中心,钢绞线不得交叉混股,安装千斤顶时,楔片及钢绞线松紧程度大体一致,两端密切配合,张拉时填好张拉记录表。
张拉时在垫板上设定位环(定位环与垫板用螺钉连接)以保证锚环与孔道对中。
穿束前对孔道须用检孔器检查一遍并作好记录。
通过束孔道在本节段张拉束孔道压浆后应清理一遍以免堵塞;张拉脚手平台牢固,有防滑措施并经常检查,确保安全,张拉时要服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6、整个张拉系统所用的机械设备要安全、可靠,施工前要反复调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免因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引起安全事故。
7、加强高空安全作业管理,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落,必要时要进行桥下交通管制。
8、加强天气预报信息管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严禁进行张拉施工,并要对存放或安装的梁板做好加固措施。
七、临时用电安全防护1、临时用电必须符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部门安全运行规程。
2、构件加工、混凝土搅拌站和电动设备集中使用的场所,应由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在进行便道、门架施工时,充分考虑,使结构物与电线、高压线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4、使用自备电源或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5、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6、低压架空线必须采取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施工现场的架空线最大弧垂距不小于4m。
7、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应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拉力,过路处要穿管保护,电源端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8、构件加工,混凝土搅拌站等集中用电场所配电箱,开关要分开设置,并采用两级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箱、开关箱必须安装牢固,电具齐全完好,注意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