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病房建设流程及核心
➢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介绍,使 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
疼痛评估流程
➢ 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后每日对 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在护理巡视测量体温、脉搏、血 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时进行),或根据医嘱进行评估,并 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 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疼痛评 估表》中
目标
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3次 4 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
5 术后患者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 6 降低术后并发症
无痛病房管理流程总则(一)
➢ 医生与护士协作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进行评估的医生和 护士需熟悉疼痛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评估方法,并定期加 强对临床新疼痛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临床的工作需 要
13%
21%
18%
0%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流 ➢ 57%的患者认为术后疼痛是他们术前最
行
为关注的问题1
病
学 ➢ 89%认为手术后将出现中度-重度疼痛2
➢ 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静 脉或肌肉注射后30分钟或者口服药后1小时),记录评估结 果
疼痛评估方法
➢ 主要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RS)”进行疼痛评估 ➢ 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如儿童(3-5 岁)、老年人、意识不
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运用Wong-Baker 面部表情 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进行评估
▪ 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JCI关于疼痛管理的建议
2000年 疼痛管理建议: ▪ 减少疼痛是病人权利 ▪ 疼痛控制不充分是一种医疗过失 ▪ 强调进行病人宣教 ▪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 进行系统量化评估和再评估、监测和记录 ▪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治疗 ▪ 根据治疗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出院后随访沟通 ▪ 全面认识术后疼痛管理
Donald M. Phillips. JAMA, July 26, 2000,Vol 284, No. 4
不容乐观的术后疼痛现状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100%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
82% 80%
86%
60% 47%
40%
20%
能锻炼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胡三莲、许燕玲、雄飞等 2008.10
内容简介
无痛病房创建的背景
无痛病房的核心及围术期镇痛新理念 无痛病房的疼痛管理措施
疼痛评估流程 疼痛处理流程
无痛病房疼痛管理新模式
最新的镇痛理念 最标准的镇痛方案 最全面的镇痛服务 最好的镇痛效果 ……
注: 1.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经皮电刺激疗法),分散 注意力、放松疗法和自我行为疗法。非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疼痛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及注意事 项,应根据疾病及其进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辅助药物:包括镇静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肌松药等
内容简介
无痛病房创建的背景
2
术前疼痛 评估与患教
3
围术期 镇痛方案
制定
4
围术期 镇痛方案 实施/调整
5
术后疼痛 评估与患教
6
出院后镇痛 方案的制定 和出院患教
入院后8小时内
护士+医生
术前1天
术前当日
围术期
疼痛评估
术后当日-出院
出院当天
医生
• 填写《疼痛关爱病房术 后康复评估表》
• 制定镇痛方案
• 根据查房和护士反 馈内容调整镇痛方案
疼痛管理模式更新
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参与到疼痛管理过程中
麻醉医师
手术科室医生
护士
急性疼痛管理组 (APS)
无痛病房
要解决这种术后镇痛不完善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 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
疼痛处理 五原则 多模式镇痛 合理评估疼痛
超前镇痛
优化术后疼痛管理
健康宣教
个体化镇痛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骨科杂志,2008;78-81.
后3天内应用帕瑞昔布,随后应用塞来昔布)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 (3)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应个体化。
关注特殊人群:(1)儿童;(2)老年人;(3)疾病晚期;(4)认知、交流有障碍者。
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疼痛关爱病房疼痛管理的流程
1
入院疼痛 评估与教育
无痛病房建设
时间段
第一阶段 (人员培训)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无痛病房初步计划安排
会议内容
参会人员
无痛病房简介
全体
围手术期镇痛的意义
全体
无痛病房启动会
全体
讲者 辉瑞 辉瑞/主任 主任/护长/院长?
护士在无痛病房中的重要作用
护士
护长
第二阶段 (第2周)
合理选择镇痛药物
全体
炎性与骨科患者的长期康复
全体
✓2010年9月启动骨科在 线网站--疼痛专区 ✓2010年11月COA—无痛 病房专刊 ✓2011年树立样板,进 行推广
关于“JCI”
▪ 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国际医疗机构认证 联合委员会)。
▪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 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行的具体执行措施
召开PIM会
5 介绍疼痛关爱病房项目(采用市场部提供的 PIM会幻灯),发放疼痛关爱病房疼痛管理表 格和工具
6 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进和沟通
7 2个月总结一 次
无 痛
评估疼痛 包括诊断、病史、药物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疼痛评分
病
房 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原则:
实 施
(1) 参考因素:手术类型及预期术后疼痛强度,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的利益风险。 (2) 疼痛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多模式镇痛
调
查
➢ 仅仅36%相信止疼药会解除疼痛2
1.Wareld CA, Anesthesiology 1995;83:1090–4 2.Cogan J, IASP 10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
患者对疼痛认知不足 有待提高
《骨科住院患者对疼痛护理认知和需求情况的调查》显示: • 39.3%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法不了解或不太了解 • 40.2%的患者疼痛时会自己尽量忍耐 • 63.7%的患者希望从医生那获得疼痛知识 • 83.1%的患者认为家属了解疼痛护理知识对出院后功
➢ 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 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 疼痛科等)会诊
无痛病房管理流程总则(二)
➢ 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疼痛治疗的措施及结果等记录在病历 中
➢ 在疼痛治疗前,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 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要求
病例分享及阶段性小结讨论(可行性,改良?受益 全体 点)
护理工作对骨科病人术后康复的意义
护士
主任,医生 主任,医生 主任,护长,医生
护长
患者疼痛知识培训
第三阶段
超前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1个月后) 病例分享及阶段性小结讨论(受益点) 特别:总结并
庆祝短期获益 患者疼痛知识培训
第四阶段
总结及分享
每 个 月 总 结 一 宣传:微信朋友圈/媒体/学术会议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3 即轻度疼痛
NSAIDs(如西乐葆) 非药物治疗1 (心理疏导)
疼痛评分4~6 即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药物+ NSAIDs(如西乐葆、 特耐)非药物治疗等
疼痛评分≥7 即重度疼痛
强阿片类药物+ NSAIDs(如 西乐葆、特耐) /+-辅助药物 2 非药物治疗等
反复评估,及时按阶梯调整用药 、剂量及给药方式,确定患者保 持无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次
患者 全体 全体
患者 全体
护长/辉瑞 主任,医生 主任,医生
辉瑞/护长 主任,医生,护士
规范化疼痛关爱病房建立7步法
RPM与DM
1 确定病房名 单,经市场 部审核
2 拜访主任, 征得科主任 同意
3 科主任挂帅,护士长配合成立筹备小组,确定疼痛
关爱病房项目的责任医生1人、责任护士1人
4
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疼痛关爱病房疼痛管理流程、表格和工 具(具体内容参见下面幻灯中的详细介绍),落实为科室可执
流
程 术前准备: (1) 药物调整,避免突然撤药; (2) 降低术前疼痛和焦虑的治疗;(3) 作为多模式镇痛
的组成部分之一,术前镇痛; (4) 患者及家属教育(包括行为疼痛控制技巧等)
围手术期镇痛:评估手术风险,可选择硬膜外或内服阿片类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或区域阻滞镇痛。
多模式镇痛:(1)用药多途径: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口服、外用等; (2)药物选择多模式:阿片类与NSAIDs、COX-2 抑制剂(术前3天应用塞来昔布,术
➢ 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于患者入院后在体格检查时对 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 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并记入病 历。此后每日查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流程
➢ 对于评估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将评估结果报告医 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