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适用范围2 编制依据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4 参加作业人员资格、要求和数量5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6 施工准备工作7 作业顺序8 作业方法、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9 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10 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11 重大技术措施项目12 工程进度计划13 附录14 附图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2×300MW发电供热机组扩建工程6#、7#汽轮发电机基座施工。
2. 编制依据2.1 《6#、7#汽轮发电机基础图》2.2 《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2.3 《建筑专业施工组织设计》2.4 《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2.5 《建筑施工手册》2.6 最新颁布的各种施工规范、规程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3.1 工程概况3.1.1 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2×300MW发电供热机组扩建工程,6#、7#汽轮发电机基础位于A~B轴之间,沿厂房纵向布置。
其中6#汽轮发电机基础位于3~7轴之间,7#汽轮发电机基础位于12~16轴之间。
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A轴距离为13m,距B 轴距离为14m。
凝器汽中心线分别距5轴、6轴及14轴、15轴距离均为4.5m。
3.1.2 6#、7#汽轮发电机基础上部结构标高从-2.30m~+12.525m,外形尺寸为10.5m ×33.794m。
汽轮发电机基础从Ⅰ轴~Ⅳ轴框架有四对共八根柱子。
柱截面尺寸分别为:Ⅰ轴框架柱2.113×2.54m,Ⅱ轴框架柱2.113×2.00m,Ⅲ轴框架柱3.50×3.00m,Ⅳ轴框架柱3.50×3.30m。
汽轮发电机基础共分两层,即+6.250m中间夹层及+12.525m运转层。
3.1.3 汽轮发电机基础中间夹层框架梁梁宽与柱宽相等,梁高均为1.20m,平台板厚0.59m。
运转层均为框架梁结构,框架纵梁截面尺寸有三种,分别为:2.113×2.363m,1.770×2.363m,3.625×2.363m。
Ⅰ轴~Ⅳ轴框架梁截面形式及尺寸分别为:倒“L”形截面2.54×2.363m,“ㄑ”形截面1.267×6.275m及1.208×5.005m,梯形截面6.4325×2.363m。
中间夹层及运转层模板图见附图一。
3.1.4 汽轮发电机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0。
3.2 主要工程量汇总4. 参加作业人员资格、要求和数量4.1 参加施工的人员要求体质良好、年富力强。
4.2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4.3 所有施工人员工作前必须经过技术交底,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应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4.4 参加作业的人员应进行过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5 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焊工需有焊工证、架子工需有登高证。
4.6 施工班组长应能识图,并有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
4.7 所有现场操作人员均应服从管理人员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4.8 参加作业人员的数量5.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5.1 要求:各种工器具在施工前即应就位,并进行清点、检修,可随时投入使用。
各种仪器、仪表必须经检验合格并有校验证明。
5.2 施工机器具一览表:6. 施工准备工作6.1 参加作业人员组织配备齐全,并已就位。
6.2 作业所需的工器具、仪器等已准备齐全,可投入使用。
6.3 施工用料已落实,并运至现场。
6.4 施工用水已预先接至现场,材料运输道路通畅。
6.5 施工图纸齐全,并经会审;对于有关规范、规程熟悉。
6.6 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经批准,并对工人进行了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7. 作业顺序按先6#机部分后7#机部分;汽轮机基础分二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至+6.250m层,第二次施工至+12.525m层,施工缝留设于+6.250m层平台面。
汽轮机基础施工流程见下图:7.1 中间夹层+6.250m层施工流程7.2 运转层+12.525m层施工流程8. 作业方法、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8.1钢管支撑排架在汽机基础周围+6.25m层及+12.525m层设置 1.5m宽环形竹夹板跑道,外圈设1200mm高栏杆,挂设密孔安全网。
靠A排侧设Z形上人走道,走道防护栏杆挂设密孔安全网。
汽机基础周围双排架及Z形上人走道架的土层必须层层夯实。
+6.25m中间夹层框架梁φ48钢管支撑排架,立杆纵横向间距@500mm,步距@1200mm。
平台板φ48钢管立杆纵横向间距@700mm, 步距@1200mm。
+12.525m运转层框架梁φ48钢管支撑排架,立杆纵横向间距@400mm,步距@1200mm。
中间三处大矩形孔处φ48钢管立杆纵横向间距@900mm, 步距@1200mm。
钢管支撑排架见附图二。
8.2 测量放线8.2.1中心线控制根据主厂房周围控制桩,将汽轮发电机中心线测放在基础底板面上,做上三角形标志。
在两条中心线交点位置处架设经纬仪复核。
上部结构施工时,将纵横中心线翻测到上层平台上,在平台边设置两个龙门架,拉1mm钢丝作为中心线。
中心线必须有两人计算复核并经常检查。
8.2.2高程控制以主厂房外的高程控制点将±0.00m引测到汽机基础的柱钢筋及排架上。
在铺设+6.25m层及+12.525m层梁底模时,应对其进行复测,并在侧模上测出砼顶标高。
在+12.525m层施工时,尚应准确复核预埋螺栓及预埋件的顶标高。
8.3 钢筋工程8.3.1直径小于28钢筋在加工场内采用闪光对焊连接,直径大于及等于28的采用直螺纹连接,分二次安装到顶,先支设好施工钢管“井”字架,以便固定柱钢筋。
+6.25m 层施工时,平台以上柱钢筋上口应临时绑扎数支箍筋,并与施工“井”字架间以Φ48钢管连接牢固。
8.3.2 钢筋直螺纹连接施工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验收合格的直螺纹接头必须及时用塑料套筒进行保护,连接时每个接头先进行复查,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套筒拧紧后不允许出现两个以上的丝扣,否则必须查明原因后重新连接。
8.3.3 运转层钢筋施工时要按合理次序进行:先施工柱钢筋,在直埋螺栓、锚固板及电气埋管安装验收完毕后,方可绑扎梁钢筋,绑扎时,先绑扎框架梁,后绑扎纵梁。
8.3.4 当框架梁、横梁中箍筋与锚固板相碰时,应割断箍筋,在锚固板两面加焊钢板-12×60×60,箍筋与钢板双面满焊。
当纵梁主筋与钢柱子相碰时,在钢柱上开孔,穿过钢筋,当框架梁主筋与钢柱子相碰时,应将钢筋缩短,并与钢柱间加焊-12×100×150钢板。
8.3.5 钢筋绑扎时,所有扎丝的端头均应朝向结构内部。
结构主筋如确需焊接时,可采用搭接焊或帮条焊,单面焊≮10d,双面焊≮5d。
8.3.6 梁钢筋施工时,应将梁中间部位的钢筋均匀的移向梁侧进行绑扎,以便于砼施工时,人员由梁钢筋缝隙中进入柱内进行砼振捣。
8.4 模板工程8.4.1 汽机基础模板均采用大模板。
以18mm双面覆膜模板,80mm×50mm间距为250mm的木方为肋进行施工。
模板拼缝间贴双面PE胶棉条,以防漏浆。
8.4.2柱模板外以φ48钢管做抱箍,M14@500×550对拉螺栓固定,螺栓头须采用双螺帽。
为防止柱底口与板面接口处漏浆,柱底口应用1:2水泥砂浆找平并垫上海棉条,方可立模。
柱模板安装时应以经纬仪复核其模板垂直度。
柱模板支设图见附图三。
8.4.3 梁底木楞采用100×100方木,间距与立杆间距相同。
木楞下采用脚手钢管及专用的可调节支撑进行高度上的调节。
梁侧以Φ48×3.5钢管为背杆,以φ12@600对拉螺栓对拉固定。
跨度>4m的梁,其梁底模按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2/1000。
8.4.4埋件固定埋件加工时,表面应刷好防锈漆。
梁、柱侧角钢及扁铁埋件应分段制作,每段长度可以取为800mm,必须保证埋件表面的平整度。
梁、柱侧埋件固定:每只埋件钻孔2~4只(具体只数根据埋件大小及重量进行选择),先将埋件绑扎在钢筋上。
模板安装时,在模板相应位置处钻孔φ8,再以M6螺栓将埋件固定在模板上对拉拧紧。
埋件面贴一圈胶棉条,以防砼浆包裹埋件表面。
梁板底埋件固定:每只埋件钻孔2~4只,以铁钉将埋件钉牢在模板上。
梁板面埋件固定:10cm见方的埋件可以先进行试摆,做上标记,在砼浇筑时直接摆放在砼面上。
较大的埋件,应另外用钢筋将埋件焊接牢靠。
埋件面应复核其标高及水平度。
8.5 砼工程8.5.1 砼搅拌以60m3/h搅拌站供料。
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以泵车直接送料到浇筑部位。
采用汽车泵浇注。
8.5.2 柱子砼要对称浇筑,浇筑时挂串桶,砼自由下落高差不得超过2m。
每只柱子砼浇筑速度应控制在1.0m/h以内。
当砼浇筑到柱、梁接头处,应停歇1~1.5小时,待砼沉实后方可继续向上浇筑。
8.5.3 柱内砼浇筑采用平面分层法。
梁内砼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坡度应控制在20度以内。
每层浇筑厚度为300mm,砼浇筑速度应控制在0.3m/h以内。
在柱及梁内钢筋上以白色粉笔按300mm为一层划上标记,砼施工时按此线进行控制。
8.5.4 施工缝处理:在上部柱及支墩砼浇筑前,先凿除下层砼表面松动的砼,并冲洗干净,使施工缝表面露出新鲜面,浇筑时,先浇一层50mm厚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C30砼内水泥砂浆配合比相同)然后浇筑上层砼。
8.5.5 砼施工工艺要点a 搅拌:砼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操作时原材均应过磅,先倒石子接着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搅拌,外加剂随水加入,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以搅拌运输车运输时,搅拌时间可适当缩短)。
b 运输,以砼搅拌运输车运输,减少砼出料后的延误时间。
c 浇灌、振捣,砼浇筑面应清理干净,浇筑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快插慢拨,不得直接振捣模板及柱头插筋。
砼应连续浇筑,一般不超过2h间隔,否则按规范规定留设施工缝。
d 收光、养护:砼振捣密实后,表面应以木抹子搓平。
承台面砼在初凝后,尚应加强二次压光,以防微裂缝的产生。
砼浇筑终凝后,及时覆盖二层麻袋布(搭接),浇水湿润养护。
柱及梁侧挂两层草包。
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8.6 质量保证措施8.6.1 质量检验标准:a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b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8.6.2 中心线及标高应经常复核,且在测放中心线时,应有两人重复看仪器。
8.6.3 所有进场的施工用材必须经检验合格后,并经报验批准,方可用在工程中。
8.6.4 施工期间,施工技术人员应加强中间环节验收,并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6.5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反应客观事实,字迹工整、清晰、简洁明了,签字手续齐全,日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