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官影像解剖

五官影像解剖


2.中耳 a.鼓室:六个壁: (1)上壁:盖壁,即鼓室盖,为一薄 层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2)下壁:颈静脉壁,由薄骨板与颈 内动脉静脉起始部隔开。 (3)前壁:颈静脉壁,即颈动脉管的 后壁,此壁上方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 开口。由此突向后通入乳突小房, 开口的下方有一小的锥隆起。 (5)外侧壁:鼓膜壁,主要由鼓膜构 成。 (6)内侧壁:迷路壁,由内耳迷路的 外侧壁构成,此壁中部隆起为鼓 岬,岬的后上方为前庭窗(卵圆窝), 后下方为蜗窗(圆窗)。
三、耳
一、基本知识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包括其内听小骨),咽 鼓管,乳突窦及乳突小房。 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1.外耳 a.耳廓 b.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 骨部。 c.鼓膜:位于外耳道底与鼓室之间, 其内面为锤骨柄末端附着 处,鼓膜上1/4的小区为松 弛部,下3/4为紧张部。
b.听小骨: 由外到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及 镫骨。
c.咽鼓管: 连通鼻咽与鼓室的管道,平时此管 在咽部的开口处于闭合状态,当吞 咽或呵欠时则开放。空气经咽鼓管 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均 衡,利于鼓膜的振动。
3.内耳: 介于鼓室与内耳道之间,称为迷路。 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由后外向前内分别为骨半规 管,前庭和耳蜗,它们相互 连通。
• (2)喉腔 • 喉腔被上下两队自外侧壁伸入腔内的粘膜 皱襞(前庭壁-室带和声壁-声带)分为喉前 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两侧声壁之间 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窄的部位。
(3)喉的正常影像表现 a.声门上区:会厌软骨游离缘至喉室范围, 喉前庭,梨状窝, 会厌,杓会厌皱壁,室带, 喉室。 b.声门区:声带,两侧声带在前联合处汇合 并附着在甲状软骨内壁上,后面附着在杓状软 骨的声带突。 c.声门下区:声带平面以下到气管软骨。
软腭 腭帆 悬雍垂
嚼肌舌根咽Fra bibliotek肌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下颌骨
翼内肌
扁桃腺
右 侧 扁 桃 体 癌 伴 淋 巴 结 转 移
室带
声带
室带
声带
室 带 声 带 喉室
环状软骨层面
喉 癌
• 二. 口咽 • 口咽的检查技术 • 上起上颌骨齿槽突,下抵舌骨
• 口咽是口腔向后的延续部。位于软腭与 会厌上缘平面之间。不完整的前壁主要 由舌根构成。舌根后有连至会厌的会厌 正中壁,两侧为会厌谷。外侧壁在腭舌 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三角形的凹窝(扁桃 体窝),容纳腭扁桃体。
• 2、梅氏位(Mayersˊ位)正常表现及其变异 • 乳突Mayersˊ位展示乳突轴位图像,对诊断胆脂 瘤十分有利,所以,该位置又叫胆脂瘤位。颞骨 岩部投影尖朝下方。颞下颌关节后上方的椭圆形 透亮影,其下部是外耳门的投影,上部是鼓室的 投影。鼓室的后上方见“逗号”状透明影,其细 窄部分是乳突窦入口,乳突窦入口上方是乳突窦, 周边的含气腔是乳突小房。骨迷路位于岩骨中部, 显示欠清楚。在梅氏位上有利于观察乙状窦前位 变异,比较容易测量乙状窦前壁与外耳孔后壁之 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10mm时,应警惕乙状 窦前移
二 鼻旁窦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表现
一.基本知识 1.鼻腔 (1)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由梨骨.筛 骨垂直板和软骨等覆以粘膜而成,向前经 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 (2)外侧壁有三个向下弯曲的骨片, 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2. 鼻旁窦: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 内的含气骨腔,开口于鼻腔。分为前组 和后组,前组包括额窦,前组筛窦及上 颌窦,后组包括后组筛窦及蝶窦。 上颌窦.额窦.前组中组筛窦开口中鼻道。 后组筛窦开口上鼻道。 蝶窦开口蝶筛隐窝。
3. 窦口鼻道复合体 • 由上颌窦口,筛漏斗,筛泡,钩突,半 月裂和中鼻道构成。
二 副鼻窦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表现 1. X线平片 (1)瓦氏位片 两侧眼眶内侧壁之间的含 气腔是额窦,额窦下部中线处是后组筛 窦,上颌窦显示最清,呈三角形。 (2)柯氏位 显示额窦及前组筛窦较好, 上颌窦因放大及重叠而显示欠佳。 (3)颅底位 显示蝶窦较好。
2. CT (1) 检查方法 轴位 基线为下眶耳线,层距层 厚为5mm,冠状位,层距层厚为5mm。 (2)CT表现 上颌窦 :轴位显示内壁.前壁和 后壁较好,冠状位显示顶壁最佳; 筛窦:轴位筛窦气房呈楔形,筛窦内侧壁即眼 眶内侧壁; 额窦:在额骨的内外板之间; 蝶 窦:左右各一,中间有骨性分开。
• 3、颅底位(Hertzˊs位)正常表现及其变异 • 颅底位(Hertzˊs位)能清楚显示咽鼓管、中耳结 构以及颅中窝的部分生理性孔道。两侧岩骨呈 “八”字形排列,岩尖部前外侧细长条形管状透 亮影为咽鼓管。咽鼓管起于下鼓室的鼓口,止于 鼻咽部的咽口,长约3.5CM。其内2/3为软骨,外 1/3为骨性。鼓室内点状致密影是听小骨的锤骨头。 鼓室外的管状透亮影是外耳。乳突位于外耳道后 方,含气的乳突小房呈蜂窝状。
二. 眼及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和表现 1. X线平片 (1)眼眶正位片(柯氏位) (2)侧位 主要显示眼眶的 顶底范围。 (3)瓦氏位 两侧眶下缘 对称显影,边缘光滑。 (4)视神经孔位 位于蝶骨小翼 内侧的视神经孔投影于眶 外侧壁的前方,大小约 5mm,一侧扩大提示有 病变。
2. CT (1)扫描方法:扫描层面平行于外耳道上缘至 眶下缘之间的连线,该层面与视神经的走行一 致。层厚为3mm,让病人向前看,保持眼球固 定。对病变部位可减薄1~1.5mm扫描。 (2)CT表现:A. 眼球 可见眼环.晶状体及玻璃 体。B.眼外肌 可见内外上下直肌自眼球附着处 向眶尖走行。 C.视神经 自球后极向眶尖走行, 宽约3~6mm。 D.球后脂肪。E.泪腺 较高层面 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处。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眶 内 血 管 瘤
眶 内 血 管 瘤
眶 内 脑 膜 瘤
3. MRI 在MRI的图像中,眶骨因含有钙无信号而 显黑色,眼球内眼前房及玻璃体内因含 水分较多表现为T1加权呈黑色低信号, T2加权呈白色高信号。眼环多层结构信 号高于玻璃体。视神经为灰色信号,眼 球外肌为中等信号,球后脂肪为高信号。
五官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
一、眼及眼眶
一、基本知识: 1. 顶壁:额骨眶板.蝶骨小翼 底壁:上颌窦的顶壁 眼眶壁 外壁:颧骨.蝶骨大翼 内壁:纸板
外膜
角膜 巩膜
眼球壁
中膜
眼球
内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网膜视部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3. 眼副器 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 眶内结缔组织性结构,对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 持作用。 4. 眶裂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构成,视神经和眼动脉位 于管内,长约10~12mm。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蝶骨小翼之间的空隙, 眼经脉和3.4.6颅神经及第8颅神经第一分支通 过眶上裂进入中颅窝。 眶下裂是眼眶和翼腭窝.颞下窝之间的通道。
三、检查方法与影像特点
1.X线: 中耳及乳突小房内含有气体,有自然对 比,X线检查可了解中耳乳突有无炎症, 乳 突的类型和变异。
• 1、徐氏位(SchÜllersˊ位)正常表现 • 正常表现:SchÜllersˊ位能显示鼓室天盖、鼓室、 乳突小房、乙状窦壁和导静脉。颞下颌关节后方 的圆形透亮影为内、外耳孔及鼓室的重合投影。 鼓室上方可见一微凸向上的致密百线是鼓室天盖。 乙状窦前壁呈致密弧形白线,位于内、外耳孔后 缘。乙状窦前壁与鼓室盖相交成锐角叫窦影膜三 角。乳突窦区的乳突小房表现为蜂窝状低密度含 气小腔。
四、咽部
一、基本知识: 上起颅底,下起C6椎体下缘平面(环状软 骨下缘)移行于食管,以软腭与会厌上缘 分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1.鼻咽(上咽部): 颅底到软腭平面,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 相通,顶壁后部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 织集聚,称咽扁桃体。两侧壁相当于下 鼻甲后方1.5cm处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 该口的前上和后方的半环形隆起,称咽 鼓管圆枕,圆枕的后上方有一凹陷称咽 陷窝。
(2)冠状位 冠状位扫描方法与横断位呈900垂直。由 前向后分别观察:咽鼓管层面,锤骨层 面,砧骨层面,卵圆窗层面,后半规管 层面。
(三)、MRI正常表现 通常采用横断位及冠状位自旋回波序列(SE序 列)T1WI、T2WI扫描,层厚3mm,三维梯度 回波成像或图像重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能 够立体显示迷路结构。 正常MRI表现:骨质和气体均无信号,正常外耳 道、中耳、听小骨与乳突小房均为低信号。内 耳的内外淋巴液T1WI像上为低信号,T2WI像 上为高信号。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上 能 清楚显示耳蜗、半规管、前庭和面神经。
2.CT:对发现小的胆脂瘤,观察听骨及内 耳迷路价值较大。 扫描范围:颞骨岩部, 扫描方法:高分辨率CT扫描 (HRCT),轴位为主, 冠状位为辅。 层距层厚1mm。
(1)、横断位 耳部CT扫描以横断位为主,冠状位为辅。采 用1~2mm薄层扫描。自外耳道下部依次连续 向上扫描至岩骨上缘。由于扫描层面薄,同一 个解剖结构显示在几个层面中。因此,对某一 个的整体观察需综合邻近各个层面的影像进行 分析。重点观察下鼓室、中鼓室、上鼓室层面 的解剖结构。每一个层面重点观察的解剖结构 是:咽鼓管、外耳道、鼓膜、下鼓室、听小骨 (锤骨头、锤骨柄、占骨长突、短突、镫骨)、 上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半规管、内听 道等。
2.口咽(中咽部): 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是口腔向后的延续部。 3.喉咽(下咽部): 上起会厌上缘,下至C6椎下缘平面与食管相 续,在喉口两侧各有一个深凹。称梨状窝。
鼻 咽 口咽
喉 咽
二、检查方法与影像表现
CT及MRI检查: 一. 喉 ( 1 )喉的检查技术 a.由上~下,上起舌骨,下至环状软骨下缘, 相当于C3上缘至C6下缘, 舌骨~甲状软骨~室带 ~声带 b.扫描停止吞咽动作。 c.层距层厚:3~5mm。 d.发“e”时可了解声带活动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