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现根据《科技成果鉴定指南》、《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并结合多年来本人的工作经验,在此谈谈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应注意的事项,以便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促进社会进步。

一般地讲,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后,所得到的经过鉴定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它包括发明、发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内容。

科学研究是一个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

这些"产品"主要就是科技成果,但并不等于全部的"产品"都是科技成果,所以,需要对科技成果的范畴加以界定。

科技成果的特点: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规定》精神,几属科技成果,都必须同时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三个特点,缺一不可。

1、新颖性。

指科技成果在发现新物质、阐明物质运动规律方面,应有新的内容和创见;对已知原理的应用,应是开拓新的领域或在技术发展中的新的突破等。

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就新在它是同类科技领域内为前所没有的、不是公知公用的东西。

对于新颖性来说,如果是全世界所没有,叫做绝对新颖性或世界新颖性。

只是在一个国家没有的叫做国内新颖性或有限新颖性、地域新颖性。

2、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或学术水平必须是先进的。

确定一项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先进性,需用该项成果与此前的同类成果的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进行比较。

证明该项成果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

新的科技成果必然是来源于现有的科技成果,而又将高于现有的科技成果。

评定一项技术成果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技术原理的进步;(2)技术构成的进步;(3)技术效果的进步。

先进性的评定是采用比较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用来进行参比的项目应该是相类似的最新、最优的科技成果。

并要注意全面的、整体的进行技术对比,而不能仅就单项指标进行比较,以便得出整体的全面的评价结论。

3、实用价值。

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或学术意义)。

实用价值是指科技成果可以在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上得到应用,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果,或者在科学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一项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必须在具备以下条件时才能实现。

(1)符合科学规律,在相同条件下应能重复出现,即科技成果应具有重演性才有实用价值。

(2)具备实施条件,不具备实施条件的科技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当然,由于科研总要走在生产的前面,有些科技成果的价值,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能被认识,或者虽已被认识,但由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等的限制,使其暂时还不能实施,这些成果所具有的潜在实用价值,也应该予以承认。

(3)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不需要的成果,也不具有实用价值。

一项科技成果必须能进一步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正效益。

有的成果在产生积极的正效益的同时,还具有危害性或破坏性。

即具有消极的负效益,如果在成果应用中这种消极的作用大到使社会难以受益或者受害的程度,比如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危及子孙后代时,社会就不需要这类成果。

它们即使再新颖、再先进,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科技成果的分类:根据目前科技进步奖评审、奖励范围,科技成果分类大致分为:1、科学理论研究成果;2、应用技术研究成果;3、科技管理成果、标准、计量和科技情报方面的成果。

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分为:纯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

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分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的开发成果;生产性综合研究成果;技术改进成果;消化和吸收引进技术的成果。

科技管理成果分为: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的成果;科技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体制改革方面的成果;科技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体制改革方面的成果;组织实施重大综合性科技项目方面的成果;基层科技部门在管理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方面的成果;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它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

一、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具备下列条件1.已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2.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序异议及成果权属方面的争议;3.技术资料齐全、真实,并能准确地反映该项研究成果的技术特征和总体性能;4.有经科技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结论报告。

二、鉴定范围1、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2、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

科技计划内的基础性研究、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验收和评价一般不作鉴定。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的项目,不受理鉴定申请。

正在进行鉴定的,应当停止鉴定;已经通过鉴定的,应当撤销。

三、鉴定程序1.鉴定申报科技人员在完成了科技研究工作后,对于取得的成果需要聘请专家组织鉴定的,可以申请鉴定。

在申请鉴定时需要准备如下材料:(1)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

计划任务书是指科技行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科技项目计划,须提供计划任务书原件或者复印件。

合同书是指受托研究或者合作研究所签订的研究开发合同书或者合作协议,须提供合同书原件或者复印件。

(2)工作报告(不少于2000字)。

写工作报告要注意以下要点:①课题的由来。

即选题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技术方案的论证,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如工业项目的试制、试产、试销、试用,农业项目的试种、试养,医药卫生项目的临床观察及应用等情况。

计划任务目标与项目已完成任务指标对比表格,以及未完成计划任务目标的原因说明。

③主要工作措施。

A、加强领导。

B、人员分工。

C阶段划分。

D、经费保障。

④、主要结论。

⑤经验与体会。

研究工作的主要经验与体会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发展目标等。

(3)技术报告(不少于6000字)。

①、引言。

②、课题提出的背景。

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④、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包括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技术原理、主要技术特征和解决的技术难题。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业项目需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装备水平,检测手段,原材料来源及消耗情况,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医疗卫生项目需各种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统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临床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研究资料,随访资料及应用反馈材料等。

⑤、课题的特点。

主要是指技术创新点,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度,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的比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意义。

⑥研究结论与分析。

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⑦、存在的问题。

要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4)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不少于2000字)。

详细说明效益的算法,注重用数字说明。

包括经济规模成本构成、节能降耗、年新增产值、年实现利润和税收、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市场需求预测及推广应用前景等,经济效益要说明一次性或一年的直接效益。

(5) 测试报告。

工业项目要有检验报告,凡需测试的项目,须经国家、省科技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含原始记录)。

农业项目要有测产报告。

(6) 质量技术标准。

新产品、新设备、新装置等应提供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属产品类的科技成果,须提供产品或技术的相关标准,没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必须制订企业标准,并经市级或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备案。

(7) 查新结论报告。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和对比分析报告,以及科技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有资格开展检索任务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检索材料和查新结论报告;(8)设计与工艺图表。

(9)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用户意见由直接使用的单位提供,不得少于3份。

(10)环保证明。

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11) 准确的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准确的完成单位(不包括一般试制加工单位及一般协作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按解决该项成果技术问题所作贡献大小排序),没有争议。

(12)其他资料。

已发表的论文、已获奖的证书等,局部技术已获专利的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必须打印、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

《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应一式两份,经①研究成果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②由主管业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③研究成果是任务下达单位的科技项目,由任务下达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和上述(2)-(6)材料一并提交给省科技厅。

2.材料审查形式审查:山东省科技厅作为成果鉴定组织单位对申请人提交的鉴定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2)《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是否正确无误;(3)研究成果是否为应用技术成果以及成果的应用情况;(4)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排序是否明确,有无成果权属争议等问题。

技术性预审:经组织鉴定单位形式审查通过后,由组织鉴定单位遴选聘请1—2名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对申请人提交的鉴定材料进行技术性预审查,并根据预审专家做出的是否进行重大应用技术成果鉴定的书面《推荐意见》确定是否组织鉴定。

技术性预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交的技术报告内容是否正确、真实。

是否能准确地反映研究成果的技术特征和总体性能;(2)初步判定研究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性;(3)初步判定研究成果的性能指标在国内同领域中是否处于领先水平等;(4)研究项目还存在的问题。

组织鉴定单位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查工作,并明确答复申请人的鉴定申请要求。

组织鉴定单位同意组织鉴定后,可以直接主持该项科技成果鉴定。

也可以根据被鉴定科技成果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的需要,委托行业管理部门或地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主持成果鉴定。

受委托主持鉴定的单位要对组织鉴定单位负责。

3.组织召开鉴定会组织鉴定单位对审查合格后的申请项目,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

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的确定应遵循如下原则:应尽可能由科研、教学、生产等三方面产生;应为不同单位的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七至十五名;所选聘的有关专家应尽可能涵盖待鉴定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学科或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