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2021届11月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Sr 88 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13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所致B.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组成元素相同D.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可以通过加入FeS除去答案 C解析生活中钢铁制品表面的水膜呈中性或弱酸性,主要发生吸氧腐蚀,A正确。
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正确。
天然纤维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与人造纤维的组成元素不同,某些合成纤维为烃类物质,C错误。
加入FeS,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生成更难溶于水的物质,D正确。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OD-和17 g —OH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9N AB.在标准状况下,4.48 L甲烷的氯代物分子含原子数目为N AC.8.8 g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3N AD.7.8 g Na2S与Na2O2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 A答案 D解析 1 mol OD-和17 g —OH(1 mol)所含的质子数均为9 mol,但所含的中子数不相等,1 mol OD-含有9N A中子,17 g —OH所含的中子数为8N A,A项错误;甲烷的氯代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标准状况下只有CH3Cl呈气态,其他的甲烷氯代物都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共用电子对,8.8 g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8.8 g88 g·mol-1=0.1 mol,共用电子对数为1.4N A,C项错误;1 mol Na2O2中含有3 mol离子,1 mol Na2S中也含有3 mol离子,则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总数为0.3N A,D项正确。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 > r(Z) > r(Y)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 D解析 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项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Fe(OH)2B.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C.用图丙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D.用图丁所示装置分离乙醇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答案 A解析A.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空气从试管中赶出,再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2,故A正确;B.用MnO2与浓盐酸制Cl2,不是1 mol·L―1的稀盐酸,故B错误;C.NH4Cl固体受热后会分解,故C错误;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故选A。
11.一定条件下,以CH3CH2OH 为原料可以制取CH2===CH2、CH3CHO(乙醛)、CH2===CHCH===CH2(1,3丁二烯)、(环氧乙烷)及CH3COOC2H5等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2种(不包括乙酸乙酯本身,且不考虑立体异构)B.乙烯和1,3丁二烯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1,3丁二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乙醛与环氧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A解析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说明此物质为酯,符合条件的是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应有3种,故A说法错误;乙烯、1,3丁二烯都含有碳碳双键,乙烯、1,3丁二烯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B说法正确;1,3丁二烯:,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形,1,3丁二烯可以看作是一个乙烯基取代另一个乙烯上的氢原子,因此1,3丁二烯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 说法正确;乙醛与环氧乙烷的分子式为C2H4O,两者结构不同,因此乙醛与环氧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说法正确。
12.我国科研人员以Zn和尖晶石型锰酸锌(ZnMn2O4)为电极材料,研制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x Zn+Zn1-x Mn2O4ZnMn2O4(0<x<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Zn2+向ZnMn2O4电极迁移B.充电时,阳极反应:ZnMn2O4-2x e-===Zn1-x Mn2O4+x Zn2+C.放电时,每转移1 mol e-,ZnMn2O4电极质量增加65 gD.充放电过程中,只有Z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放电时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是负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锌(ZnMn2O4)为正极,充电时,Zn为阴极,阳离子(Zn2+)向Zn(阴极)迁移,A错误;B正确;放电时,每转移2 mol e-,ZnMn2O4电极质量增加65 g,C错误;充放电时锌与锰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D错误。
13.如下图(其中Ⅲ代表H2A,Ⅲ代表HA-,Ⅲ代表A2-),向20mL0.2mol/L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溶液,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B.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H+)>c(A2-)>c(OH-)C.当V(NaOH)=3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2c(H+)+c(HA-)+2c(H2A)=c(A2-)+2c(OH-)D.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答案 B解析 A. 据图可知,当V(NaOH)=20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质主要为NaHA,此时溶液中同时存在HA−、A2−和H2A,说明H2A是一种二元弱酸,则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A H++HA−、HA−H++A2−,故A错误;B. 当V(NaOH)=20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质主要为NaHA,据图可知,此时溶液中c(A2−)>c(H2A),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则c(Na+)>c(HA−)>c(H+)>c(A2−)>c(OH−),故B正确;C. 当V(NaOH)=30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OH+H2A=NaHA+H2O、NaHA+NaOH=Na2A+H2O,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和Na2A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A −)+2c(A2−)+c(OH−),根据物料守恒得:3c(HA−)+3c(A2−)+3c(HA)=2c(Na+),联立两式得:22c(H+)+c(HA−)+3c(H2A)=c(A2−)+2c(OH−),故C错误;D. 由图示关系可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得到NaHA溶液,此时溶液中的c(A2−)>c(H2A),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 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故D错误;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6.(13分)合成氨是将空气变成“面包”的反应。
某合成氨厂为了综合利用另一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 4,设计了以下制备(NH 4)2SO 4的工艺流程:(1)煤的气化是生产合成氨原料气的重要方法,若a g 焦炭与足量水蒸气反应,放出Q 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 2NH 3(g) ΔH <0。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序号)。
A .降低温度B .升高温度C .增大压强D .减小压强E .及时移出氨(3)沉淀池中生成了碳酸钙,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滤液以获得(NH 4)2SO 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A .萃取B .蒸发浓缩C .冷却结晶D .蒸馏(5)该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X 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C(s)+H 2O(g)===CO(g)+H 2(g) ΔH =-12Q akJ ·mol -1 (2)CE(3)生成的CaCO 3溶解度小于CaSO 4,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4)BC(5)CO 2解析 (1)a g 焦炭与足量水蒸气反应,放出Q kJ 的热量,则12 g 焦炭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2Q akJ 。
(2)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即要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则增大压强可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移去生成物也可以,但不能降低温度,因为实际生产中要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3)NH 3和CO 2通入溶液中可以生成(NH 4)2CO 3,而CaSO 4微溶,CaCO 3难溶,所以CaSO 4可转化为Ca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