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私募基金的优势与风险

我国私募基金的优势与风险

我国私募基金的优势与风险
发表时间:2010-01-20T14:04:38.420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王芳[导读] 在这种氛围下,“私募”令人联想到“暗箱操作”以至于“非法操纵市场”等情境或许也是情有可原的。

王芳(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030012)
[摘要]私募基金这一概念之所以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或许并不在于它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集合投资方式,而更可能是因为它的“私募”特征。

对于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内经济体制和思维方式来说,后者的冲击显然更为显著,也更容易使人们的神经处于敏感状态。

在这种氛围下,“私募”令人联想到“暗箱操作”以至于“非法操纵市场”等情境或许也是情有可原的。

[关键词]私募基金基金市场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优势风险
一、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
所谓私募基金是指相对于那些受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以一种非公开方式的,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保守估计,中国现有地下私募基金的总量在2000亿元左右,而按某些业界人士的估计,可能高达5000亿元,其总量远远超过在交易所挂牌的封闭式基金。

地下私募基金之所以能如此火热,其原因在于私募基金完全是由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私募基金的优势
私募基金会在我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增长不仅是由于市场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体而言,我国私募基金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强:由于私募基金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实现了投资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

2.灵活性高:私募基金所需的各种手续和文件较少,受到的限制也较少,因此,私募基金的操作非常自由,投资更具有隐蔽性,投资组合随机应变,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更大。

3.激励性好:在投资与经营过程中一般采取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只给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主要的收入则是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

4.非公开性:即不是通过公开方式寻求投资者购买的,而是通过私下的方式征询特定投资者并向其中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发售的,因此一旦采用任何公开方式进行发售就属违法违规。

5.募集性:私募基金虽私下发售,但发售过程是一个向特定投资者募集基金资金的过程,由此有3个重要的规定(1)特定投资者的数量不能是3个、5个等少数,而应是有限的多数;(2)基金单位应是同时并同价向这些特定投资者发售,在同次发售中,不得发生不同价的现象;(3)基金单位发售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基金资金募集的过程,因此存在一个“募集”行为。

受这些规定制约,私下“一对一谈判” 或少数几个合伙人形成的集合投资所形成的资金委托投资关系,不属于私募基金范畴。

6.大额投资性:私募基金受基金运作所需资金数量和投资者人数有限的制约,通常对每一个投资者的最低投资数额有较高的限制。

7.封闭性:私募基金一般有明确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内不得抽回投资本金,除非基金持有人大会决定解散基金。

8.非上市性:私募基金一般是非上市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基金投资收益的分配来获得回报,但不可能获得上市价差收益。

三、我国私募基金的风险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随着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其原本存在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过度投机等风险增加,同时也可能导致私募基金投资风险的社会影响增加,如果监管不当,甚至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可能。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不断发展过程逐步改进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私募基金投资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

2.私募基金透明度低,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基本不受限制,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3.私募基金的整体表现优于股票指数,整体风险低于股票指数。

4.私募基金之间投资收益和风险差异很大,远远大于共同基金。

单个私募基金的巨额亏损事件时有发生。

四、我国私募基金的建议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私募基金还将不断的发展,同时在各个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及更新。

加速私募基金合法化,明确私募基金法律地位,应以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为基础,没有必要为私募基金专门立法。

明确私募基金法律地位,可以像共同基金一样,采用特定的契约型法律形式,单独立法。

发展私募基金,必须面对私募基金规模扩大后,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和社会影响扩大化。

海外市场主要通过两方面的限制来控制私募基金投资风险的社会影响:一是限制私募基金投资人的资格和数量。

二是限制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和募集渠道。

其核心监管理念是不允许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参与私募基金,而且控制单个私募基金风险所涉及的投资者数量和分布面,避免投资风险演变为社会风险。

按照目前我国状况,隐身的私募基金投资行为难以监控。

加速私募基金阳光化发展,有利于监管机构了解其投资动向,对其违法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从而降低私募基金市场操纵的风险。

此外还要通过限制国有资产投资管理人资格,和建立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程序等,解决国有资产外流的问题。

在“2000年中国投资基金立法国际研讨会”上,有关人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中的有关章节进行了讨论,其中一章恰恰是专门规范“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的,其中涉及到投资人数、投资者最低出资额、基金设立管理等细节问题。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将加快私募基金合法化、市场化的步伐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李斌,冯兵等.私募基金:理论·实务与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6). [2]韩志国,段强.私募基金:稳定因素还是紊乱因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5). [3]李斌,冯兵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机会.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6). [4]中国收购兼并研究中心,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中国,需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4). [5]郑伟鹤等.私募股权基金与金融业资产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0). [6]夏斌,陈道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南海出版社。

200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