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和 综合法,分析法
C. D.
3.设 ,则()
A. B.
C. D.
4.已知a≠0,比较 与 的大小
5.若 ,求证
.
师生补记
反证法和放缩法
【学习目标】会用反证法和放缩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重点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反证法和放缩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学习过程】
探究任务一:反证法
1.新知: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不等式,有时很难直接入手求证,这时可考虑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所谓间接证明即是指不直接从正面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论题为假,或转而证明它的等价命题为真,以间接地达到目的。其中,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师生补记
当堂检测(2)
练1.已知 ,求证: ( 且 )
练2.设 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
课后作业
1.设0 <a,b,c< 2,求证:(2a)c, (2b)a, (2c)b,不可能同时大于1
2.当n> 2时,求证:
3.教材29页2、3
师生补记
第二步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
第三步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式成立。
例1、若x,y> 0,且x+y>2,则 和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例2、设0 <a,b,c< 1,求证:(1a)b, (1b)c, (1c)a,不可能同时大于
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例1.将 千克的白糖加水配制成 千克的糖水 ,则其浓度为;若再加入 千克的
白糖 ,糖水更甜了,根据这一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常见的不等式:.
例2、已知 求证
探究任务二:综合法
1.综合法定义:一般地,利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
2.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例3、已知 , ,求证:
例4、证明: 。
探究任务三:分析法
1.新知: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2.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例5、求证
例6、已知 求证
探究任务二:放缩法
新知:所谓放缩法,即是把要证的不等式一边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使之得出明显的不等量关系后,再应用不等量大、小的传递性,从而使不等式得到证明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证明不等式中的常用方法,尤其在今后学习高等数学时用处更为广泛。
例3、若a,b,c,dR+,求证:
例4、教材28页例4
例5、若 是自然数,求证
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会用三种方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重点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三种方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知识链接】(预习教材P36~P4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和.
复习2:直接证明的三种方法:和和反证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命题的条件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具体地说,反证法不直接证明命题“若p则q”,而是先肯定命题的条件p,并否定命题的结论q,然后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矛盾,从而断定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2.步骤: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
师生补记
当堂检测(1)
练1.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
练2.已知 ,且 ,那么
A. B.
C. D.
练3.已知 , ,求证:
课后作业
1.已知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如果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 ,则()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