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资本主义中国难逃经济危机论”
摘要: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 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关键字:资本主义中国化难逃经济危机反驳
正文: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
这仅仅是开始,接着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到今年止世界经济才有所复苏。
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要知道为什么经济危机会波及我国,中国先哲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说以我们首先要探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其循环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
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
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两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出现经经济危机。
为什么做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会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呢?
首先,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涨阶段的长周期相适应。
此时中国经济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实行了允许私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使资本主义因素得以在社会主义条件和框架下,大量生长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同时,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影响越来越大。
其次,我们多年来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了GDP的70%以上,出口依存度接近GDP 的40%的空前高度,致使我国经济的相当大部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发达国家发生了周期性危机,需求下降,中国经济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损害。
最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加剧需求失衡内部的因素,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投资消费比例的扭曲,房市、股市的周期波动等影响外,主要是在经济体制方面,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比重的迅速上升和公有制的相对下降、市场化改革的突进,等等,使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矛盾在中国经济中起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这样,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被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经济危机卷进去。
我们是如何能立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漩涡中而不被淹没呢?
第一,我国应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才能使中国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减少对对外出口贸易的依赖。
第二,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想使“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一位知名学者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避免“一窝蜂”走出去,就得要有重点。
”
第三,适时的放松财政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中的重要部门给予财政和税收上的支持。
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但在必要时,利用利率来刺激经济,但要防止美元过剩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物价飞涨对国家稳定不利。
第四,需要冷静的客观的看待我国与世界经济的问题,中国国内消费需求还是很大的,但同时控制百姓过度消费,要将政府的发展方向从房地产,土地这个圈子中拉出来,鼓励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将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企业可以带动经济活跃度,可以解决就业压力,反过来又促进消费。
我们的国家没有出问题,人民没有,体制也没有,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由于我国进行市场经济时间还短,缺少经验,所以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我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但是我们欣喜的看见,在全球发达国家陷入危机无法自拔的情况下,我国仍以8.4%的增长率“鹤立鸡群”于各国,率先冲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不得不说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所致,这也以实践说明“中国是有资本主义特色的中国”一说为谬误,毫无理论依据,仅仅是西方经济学家的阴谋之谈。
参考文献:1.《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十二版
2.《为什么中国被卷入经济危机》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3.《中国为什么会被卷入本轮经济危机》刘光国
4.《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吴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