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

陋室铭


正反虚实 写法
呼 应
呼 应
反面虚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 有噪音扰耳、俗务缠身。二者都表现了室主人 清雅安适的情感。
课文分析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 室主品德高尚?
课文分析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解释: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 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文分析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 水具体比喻什么? 设喻引题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重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 志的写法。
返回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 商汤盘铭: 苟日新, 又日新,日日新。
作者作品
•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 禹锡(772—842),字梦得, 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 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 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 实,忧虑国计民生。
• 因参加当时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权贵,被贬至安徽 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 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 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 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 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 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 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 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 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 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 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 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辨析多音字:
重点词语
调素琴( tiáo ) / 调动( diào )
3.辨析字形: nɡ)罄竹难书 馨(xīn )德馨 / 罄(qì 牍( dú )案牍/ 读( dú )读书 儒( rú)鸿儒 / 濡( rú )相濡以沫
解释下列字词
鸿儒: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课文分析
名: 有名望。 惟吾德馨: 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这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对偶
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和我结交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
课文分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在室里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也可以吟诵珍藏的佛 经。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件 来劳累(我的)身体。
课文分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表达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配乐欣赏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业政 的治 伟上 大建 抱功 负立
远大抱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课文分析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隐含以“君子”之意, 说明“有德之人居之, 则陋室不陋”,与本文 开头的“惟吾德馨”一 句遥相呼应。
古贤自喻,反诘点题,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山 水 喻 陋室
仙 龙 喻 德馨
主旨句:惟吾德馨
陋室的环境是怎样呢?
课文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 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对偶
苔痕—草色 阶绿—帘青 上—入 动词 名词 名词
苔藓一片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门帘里。
课文分析
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 1.辨音识字: 点 xīn 德馨( ) 苔( tái )痕 字 案牍( dú ) 鸿儒 ( hónɡ rú ) 西蜀( shǔ ) 何陋( lòu ) 词
草庐、玄亭比陋室
用 意
暗含志向
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 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
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 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还隐含着
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
陪 衬
交往高雅(友)
情趣脱俗(趣)
惟吾德馨
课文分析
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 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 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课文分析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 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 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 书写的佛经。 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 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 指官府的文书。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文分析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解释:山不一定要高, 有了仙人(居住)就著 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