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成绩一、小机灵填空。
(每空1分,共18分)1.183的分数单位是( ),减去( )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21。
2.钟表的分针由3:25走到3:40,分针( )时针旋转了( )度。
3.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
4.一瓶墨水的容积是60( ),一个西瓜的体积大约是15( )。
5.) (18) (15)(53) (15÷====。
6.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相乘,积是( )。
7.把5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这根绳子的( ),每份是( )米。
8.有8个外观相似的零件,只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不用砝码), 至少称(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9.自然数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淘淘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了12户人家每周扔掉塑料袋的数量如下: 11 10 15 9 10 13 4 10 12 10 10 8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二、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求杯子里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杯子的( )。
A. 容积 B. 体积 C. 表面积 ,分母应加上()。
,要让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分子加上676.2 A. 6 B. 7 C. 12 D. 143.a 的最小倍数正好是b 的最大约数,那么a ( )b 。
A. = B. < C. >().451098.087.4分钟,速度最快的是时,丁用时,丙用时,乙用,甲用到从B AA. 甲B. 乙C. 丙D. 丁 5.下面的各个标志,( )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三、我是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 )(5分)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容积。
( )2.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3.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两个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 )4.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 )5.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对称轴?请画出来。
)(6分)(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五、我会算得又对又准确。
(共24分) 1.直接写得数。
(6分)=--525154 =--1671691=+-959415.4÷1.8= 0.74-0.34= 0.1×9.9=2.我会通分。
(6分) 7553和 5111174和14187和3.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6分)76-83+71= 5-1716-171= 2823+(1413+72)=4.解方程。
(6分)43+121-X=32 3x+87=87 2x=551=10-354六、列式计算。
(6分)1、从5里面减去43与65的和,差是多少?2.一个数的2.4倍比48的一半多3.6,求这个数。
(用方程解)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1分)1.涛涛将一根红丝带先剪去2米后,又接上21米,红丝带现在长6米。
请问这根红丝带原来有多长?( 用方程解 5分)2.明月和爸爸开车从固原到银川,去时每小时行110千米,3小时到达。
返回时行了5小时。
问他们所开的小汽车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分)3.固原一小各年级要进行体操比赛,六年级共选出男生48人,女生36人,在站队时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
问每排队伍最多可站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6分)4.五年级五班的教室长9米,宽6米,高3米,要粉刷教室的天棚和四壁,扣除门窗的面积15平方米,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室里有54人,平均每人拥有空间多少立方米?(6分)5.王奶奶家和张阿姨家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如下图。
(9分)王奶奶和张阿姨家用电情况统计图20406080100120单位:千瓦张阿姨(1).这是一幅( )统计图。
(1分)(2).张阿姨家从( )月到( )月用电量呈上升趋势,从( )月到( )月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2分)(3).算一算两家月平均用电量各是多少千瓦时?(3分)(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分)八、挑战自我,我能行。
(附加题10分)21=1-21 61=2131 121=31-41根据以上规律计算下面的题目。
61+121+201+301+421+561+72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参 考 答 案一、1.81,7; 2. 顺,90;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 毫升,立方分米;5. 25,9,12,30;6. 8;7. 31,151; 8. 2; 9. ab; 10. 10,10。
二、 1. A 2. B 3. A 4. D 5. C 三、 1.× 2.√ 3.√ 4. × 5. × 四、 5条对称轴 2条对称轴 4条对称轴五、 1.51, 0, 911, 3, 0.4, 0.99。
2.352153=, 352575=; 5112174=, 5111; 564987=, 564141=。
3. 85 , 4, 2812。
4. 61, 0, 21。
六、1. 125365435=⎪⎭⎫ ⎝⎛+-, 2. 解:设这个数为 ⅹ。
2.4ⅹ=48÷2+3.6 ⅹ=2111七、1.解:设这根红丝带原来长ⅹ米。
ⅹ-2+21=6 ⅹ=217(或7.5) 2.(110×3×2)÷(3+5)=82.5(千米)。
3.每排最多可站12人。
男生站4排,女生站3排。
4.9×6+(9×3+6×3)×2-15=129(平方米) 9×6×3÷54=3(立方米)。
5.(1).复式折线; (2).一,四,四,五;(3).王奶奶家:(60+75+90+80+100+90)÷6=82.5(千瓦时),千瓦时)张阿姨家:(31786)9080100906050(=÷+++++;八、187。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出 题 意 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平日里总有习惯,将书中以及册子上、卷子里,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和经常出现的题型归类整理在笔记本中,利用课前复习或将其整理成一份试卷,再次让学生试做。
虽然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虽然我们会强调很多遍。
但是,学生学生做起来,细节的部分,灵活变化的部分,孩子们还是会忽略。
兼于这种情况,我试出了这张卷子。
这张卷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考查的题目既能照顾到学困生,又能给尖子生一些略有挑战性的试题。
整体照顾到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尽量使试卷题目合理、科学、灵活多样。
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检测出学生在平日里审题,分析题意以及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测试,在保证经常性的同时,突出综合性与灵活性。
也注重导向性,实效性。
这张卷子对于那些平时不认真审题,不仔细计算的学生来说还是会失分的。
对于那些不积极反应,对知识应用能力差的学生也是会失分的,不过整体还是能真正检测孩子们平日学习水平的。
下面我将所出试卷以及出题意图展示如下。
一、小机灵填空。
本题涉及到约分、通分、容积、图形变换、找次品、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
考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在出题时,我尽量变换不同题型,力求出新题活题。
如第2题,第7题,第9题不细心的同学还真填不准确。
二、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本题涉及到体积与容积、分数、因数倍数关系、分数、轴对称图形等。
比如第2题主要看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倍数和加上之间的区别,有很大的灵活性。
而第5题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交通标志中是否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我是小法官。
本题涉及体积概念、互质数、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
在第1题,第3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而第5题又将偶数和合数联系到一块,如果对所学知识不能准确理解就不能准确判断。
四、能力展示台。
本题涉及学生对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应用情况。
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我会算得又对又准确。
第1题是直接写出得数,在这里我设计三道分数加法题三道小数计算题,既考查学生口算能力及认真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知识是紧密相连的。
第2题是通分,第3题是简算,第4题是解方程。
本册的教材在计算方面主要学习的是约分和通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所以在本大题我都有安排,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本册计算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计算的能力和意识。
尤其是简算,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特征再进行简算。
通分中的分母间有倍数关系的,有互质数等,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情况下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不同。
简算时,我有意安排了利用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等规律去解题,在方程中我又让未知数处于减数,加数,及因数的位置。
不同的变换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方程中关系式的理解。
虽说平时训练比较到位,但真正考起来,这个环节的失分率还是很高的。
六、列式计算。
这一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列综合算式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这道大题纵观本书的重难点,并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第1题要求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方程的特点及价值。
第2题寻找与学生熟悉的同学和她的爸爸从固原到银川往返情况,重在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
也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
第3题是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4题利用教室这个一般长方体考查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能力,重在看学生是否细心,是否认真审题。
第5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由此增强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八、挑战自我,我能行。
这是一道附加题,是在学生所学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寻找规律,轻松解题。
如果发现规律,这道题会很轻松解决的,如果发现不了规律,单凭通分去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是很麻烦的奥。
这道题对于尖子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