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窒息复苏试题

新生儿窒息复苏试题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五版)试题第一章概述和复苏原理1.约有10%新生儿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规则呼吸。

2.约有1%新生儿需要多个复苏步骤才能存活。

3.复苏新生儿时,很少需要施行胸外按压和用药。

4.出生前,胎儿肺脏内的肺泡是扩张的且充满液体。

5.在正常过渡中充满肺泡的空气含21%氧。

6.新生儿肺内的氧能使肺小动脉扩张,以致氧能从肺泡吸收分布到全身器官。

7.如果新生儿在受到刺激后还未开始呼吸,你应该假定他进入了继发性呼吸暂停阶段,并给予正压人工通气。

8.如新生儿不能获得氧,进入继发性呼吸性暂停阶段,他的心率会下降,血压会下降。

9.重建适当的通气通常会导致心率迅速的改善。

10.复苏不应该延迟到1minApgar评分完成以后。

11.早产儿可能在复苏期间面临独特的挑战,因为:脆弱的大脑毛细血管可能出血、肺部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体温控制能力差、感染可能性高。

12.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需要有至少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能的医务人员,其唯一的责任是照料新生儿。

13.如果预计是高危分娩,分娩时至少应该有2名主要负责复苏和照料新生儿的人在产房。

14.预计新生儿分娩时窒息,复苏器械应该打开备用。

15.胎粪污染且出生时无活力的新生儿就要从其气管中吸出胎粪,那样会重新开始呼吸且变得有活力。

这个新生儿应接受观察护理。

第二章复苏的最初步骤1.足月新生儿呼吸良好,肌张力正常,羊水和皮肤无胎粪,不需要复苏。

2.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需要插入喉镜,用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不需要插入喉镜,用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3.在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做气管插管吸引时,“有活力”的定义是指下列三个特征:强有力的呼吸、肌张力好、心率>100次/min。

4.在插入气管导管前,用于清除口咽胎粪的吸管的恰当规格是12F或14F。

5.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呼吸良好,肌张力正常,心率120次/min,肤色红润,正确的做法是:应用吸引球囊或吸引导管吸引口鼻胎粪。

6.吸引新生儿鼻腔和口腔的规则是先吸口后吸鼻。

7.正确的刺激新生儿方法:拍打脚底、摩擦背部。

8.如果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刺激本身不会诱发呼吸。

9.新生儿在刺激数sec后仍无呼吸,下一步应实施是提供正压人工呼吸。

10.如果需要供氧几分钟以上,氧气应该加热和湿化。

11.新生儿已被刺激,吸引口腔,给予常压给氧。

现在她已出生30sec,仍无呼吸且肤色苍白。

心率80次/min。

下一步应该:用气囊面罩以100%浓度的氧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第三章正压人工呼吸复苏装置的应用1.无压缩气源,气流充气式气囊将不工作。

2.一个婴儿出生时呼吸暂停和紫绀。

清除呼吸道并给予刺激。

出生30sec后,他的情况无改善。

下一步是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3.新生儿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是正压人工呼吸。

4.在每次分娩时需要不同大小的面罩。

5.自动充气式气囊需要连接储氧器才能供给90%~100%的氧。

6.无压缩气源,T-组合复苏器将不能工作。

7.新生儿的人工通气气囊比成人的人工通气气囊小。

8.列出如下装置的主要安全特征:自动充气式气囊是减压阀和可选的压力计;气流充气式气囊是压力计;T-组合复苏器是最大压力释放控制钮和压力计。

9.通过面罩连接到气流充气式气囊和T-组合复苏器可以可靠地常压给氧。

10.解剖形面罩应放其尖端在婴儿的鼻子上。

11.如果你看到婴儿胸廓运动显示深呼吸,说明婴儿的肺过度膨胀,这种情况可能引起气胸。

12.给婴儿通气时,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是40~60次/min。

13.停止辅助通气前,你应该注意到如下4个体征的改善:心率、肤色、呼吸、肌张力。

14.你正在用自动充气式气囊给婴儿通气,在每一次挤压后气囊充气。

但婴儿的心率、肤色和肌张力无改善,每次呼吸时看不到胸廓运动。

可能存在的问题:面罩和面部密闭不够、气道阻塞、压力不够。

15.假如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正压人工呼吸后仍不能获得生理学改善和胸廓的扩张,通常你将插一个气管导管。

16.当你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时,注意到婴儿的心率、肤色和肌张力改善,并有胸廓运动。

另外检查通气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听诊器去听两侧肺的呼吸音。

17.假如你必须用面罩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数分钟以上,你应插入一个胃管作为正压通气时胃部气体排出的通道。

18.胃管应插入22cm深。

19.一旦胃管插入,连接注射器,吸出胃内容物。

然后取走注射器,留导管口开放,作为胃部气体排出的通道。

20.绝大多数需要复苏的婴儿经过正压人工呼吸将能改善。

21.有压力表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只有在附着处连接了压力表或附着处堵住时才能工作。

22.自动充气式气囊只有连接了储氧器时才能输送90%~100%的氧。

23.连接100%氧,但未连接储氧器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只能输送约40%的氧给病人。

24.你正在检查一个复苏囊时,你应该感觉到对你的手心有压力。

25.假如有压力计,当你挤压气囊时应该读到压力30~40cmH2o。

26.决定自动充气式气囊吸气峰压的重要因素:挤压气囊的压力、面罩是否紧贴面部、减压阀开放时的压力。

27.气流充气式气囊可能无法给新生儿通气的原因:面罩未紧贴面部、气囊有裂缝、气流控制阀打开太大、未连接压力计或氧气管断开或阻塞。

28.为了调节气流充气式气囊流向新生儿的氧气压力,可能调节壁式储氧系统的流量表或气流控制阀。

29.假如通过气流充气式气囊的气流太高,有增加气胸发生的危险。

30.在应用T-组合复苏器以前要设定的压力是:最大气道压力、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

31.假如T-组合复苏器的吸气峰压达不到,气流率应增加。

32.应用T-组合复苏器常压给氧时PEEP帽应关闭。

33.无压缩气源时,T-组合复苏器将不工作。

第四章胸外按压1.新生儿呼吸暂停且紫绀。

清洁气道,给予刺激。

30sec时,开始正压人工呼吸。

60sec时,心率80次/min。

不应开始胸外按压。

正压人工呼吸应继续。

2.新生儿呼吸暂停且紫绀。

清洁气道、给予刺激后仍无自主呼吸,做30sec正压人工呼吸。

60sec时,心率40次/min。

应开始胸外按压。

正压人工呼吸应继续。

3.在胸外按压的按压阶段,胸骨压迫心脏,使血液从心脏挤入动脉。

在放松阶段,血液从静脉进入心脏。

4.施行胸外按压较可取的方法是拇指法。

5.如预期新生儿会需要经脐血管用药,用双指法施行胸外按压较方便。

6.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1/3。

7.用于计时并协调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句子是:1-2-3-呼吸……。

8.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3比1。

9.无胸外按压的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呼吸节律是40~60次/min。

10.伴有胸外按压做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动作”频率应为120个动作/min。

11.数“1-2-3-呼吸……”应耗时约2sec。

12.新生儿需要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30sec后,停止按压,数心跳6sec为8次。

新生儿心率现在是80次/mim。

应停止胸外按压。

13.新生儿需要胸外按压,且正在用气囊面罩做人工呼吸。

胸廓运动不良。

停止按压,数心跳6sec为4次。

新生儿心率现在是40次/min。

可考虑气管插管、脐血管插管和给肾上腺素。

第五章气管插管1.新生儿有胎粪且呼吸抑制在正压人工呼吸前需要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2.由技术熟练的复苏人员做了2min气囊面罩人工呼吸后,新生儿心率不上升及胸廓只有轻微起伏。

应考虑气管插管。

3.对体重小于1000g的新生儿,气管导管的内径应为2.5mm。

4.早产儿用的喉镜镜片应为0号。

足月儿用的喉镜镜片应为1号。

5.无论左势还是右势者都应用左手持喉镜。

6.完成气管插管应不超过20sec。

7.在20sec限制时间内如未完成气管插管,应撤出喉镜,用气囊面罩做人工呼吸,然后再插管。

8.看到声门,但声带闭合。

应等到声门张开再揷入导管。

9.插入新生儿气管导管应插入到声带线水平。

10.气管导管已插入并通过导管做正压人工呼吸。

用听诊器检查,听见新生儿胸廓两侧的呼吸音强度一致,无空气进入胃部。

导管插入正确。

11.气管导管已插入,通过导管做正压人工呼吸。

用听诊器检查,新生儿胸廓两侧均无听及呼吸音而在胃部听见进气声。

导管位于食道内。

12.如导管插入食道,必须撤出导管,用气囊-面罩给新生儿人工呼吸,然后重新正确插管。

13.气管导管已插入,通过导管做正压人工呼吸。

用听诊器检查,听见新生儿胸廓右侧有呼吸音但左侧未听及。

检查端-唇距离大于预期值。

应边再用听诊器听边轻轻退出导管。

第六章药物1.少于千分之2的新生儿需要注射肾上腺素刺激心脏。

2.在复苏过程中你预想到需要用药时,复苏小组的一个成员应立即开始插入一脐静脉导管输送药物。

3.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已经施行30sec后,新生儿的心率<60次/min,应给肾上腺素还继续做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

4.通过气管插管给药时的问题:经气管导管给肾上腺素吸收并不可靠,当脐静脉导管正在建立时如要经气管导管给肾上腺素应考虑给较大剂量(0.3~1ml/kg)。

5.你应在静脉给肾上腺素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绝大部分药物输送到体内而不滞留在导管内。

6.肾上腺素增加心脏收缩强度,并加快心脏收缩速率。

7.新生儿的肾上腺素推荐浓度是1:10000。

8.新生儿的肾上腺素推荐剂量是:如给静脉1:10000溶液0.1~0.3ml/kg,如气管导管内给药为1:10000溶液0.3~1.0ml/kg。

9.肾上腺素应尽可能快地给药。

10.给肾上腺素30sec后应测心率。

11.如新生儿心率仍<60次/min,可每隔3~5min重复注入肾上腺素。

12.给肾上腺素后,如新生儿心率<60次/min,还应检查人工呼吸是否产生充分肺扩张及胸外按压是否操作正确。

13.新生儿呈现休克状态,有失血依据,且对复苏反应不良,应考虑经脐静脉注入10ml/kg的扩容剂。

第七章特殊情况1.后鼻孔闭锁可经鼻孔插入鼻咽管来排除。

2.患Robin综合征的新生儿上部气道阻塞,可插入鼻咽管并以俯卧姿势来帮助打开气道。

给这些新生儿插入气管插管通常非常困难。

3.如果两侧呼吸音不一致,应考虑新生儿可能有气胸或先天性膈疝。

如做了气管插管,还应检查确定导管不要插的太深。

4.如腹部扁平(舟状腹),应怀疑有先天性膈疝;这些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不应用气囊面罩复苏。

5.复苏过程中,持续心动过缓和紫绀,很可能是通气不足引起的。

6.母亲使用过麻醉剂的新生儿无自主呼吸,首先应接受正压人工呼吸,然后,若仍无自主呼吸时可给予纳洛酮。

7.接近或已足月的新生儿复苏后,肺循环压可能会高;充分氧合可能导致肺血流增加。

8.如果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复苏后状况发生急性恶化,应可疑是气胸(还应考虑是否胎粪阻塞了气管导管)。

9.接受复苏的新生儿因怀疑是围产期失血而输血后,血压仍低、灌注不足时,可能需输入多巴胺以改善心输出量和血管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