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基础知识考前练一、字音1.C【解析】A倾轧yà生杀予夺yǔB停泊bóD解剖pōu 雏菊chú呼天抢地qiāng2.B【解析】A溯应读sù;C怩应读ní,惮应读dàn;D谥应读shì。
3. C 【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
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A缉—辑圮pǐ B恶—噩,弄lòng,暗—黯D怩ní,瞋chēn,残—惨。
4.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考生应结合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行判断。
B项,“箕踞”应读“jī”,意思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项,“骨髓”应读“suǐ”。
D项,“函封”应为“hán”,意思是“用匣子盛而封之”;“创伤”应为“chuāng”,意思是“受伤的地方。
比喻遭受的伤害或破坏”。
“刀俎”应为“zǔ”,意思为“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5.C 【解析】(A.舸舰ɡě,厉害;B.元宵颓圮pǐ;D.瞋目chēn,龟裂jūn)6. D【解析】(A zhà B lù切齿拊心 C ní)7.A (B.步履维艰(lǚ),文采斐然C.差别(chā),剑拔弩张D.引吭高歌(háng),泪下沾襟)8. C【解析】A创(chuāng)伤漫溯(sù)B樊於(wū)期D租赁(lìn)颓圮(pǐ)剑鞘(qiào)玉玦(jué)二、字形1、B 激浊扬清(补充:山清水秀)2、C A斑斓B竹篙D惆怅3.C A项,陨—殒;慌—荒,训—驯B项焕然一新;黯然泣下D项,谍—喋。
并行不悖三、成语1、B C【解析】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特别。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与后面的“时代”重复。
长歌当哭: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
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
也作“长歌代哭”。
劳苦功高:劳苦:劳累辛苦。
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用作褒义。
用来赞扬人的功绩。
一般作谓语、定语。
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视:看。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借以形容憎恨、畏惧、愤恨的神情,亦用以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项,“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句中前面说“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可见是经过战斗,此处该成语不合语境。
A项,“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
形容生活贫困。
使用正确。
C项,“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D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兵不血刃”,该成语应是说未经战斗而取得胜利,但前面的语境明显是经过残酷的争夺,故错误。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D(情不自禁:禁: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情不自禁”一般作状语,应用“不能自已”。
如:她的表演太出色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4.C【解析】A.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常用在“是、像、等于”之类动词后作宾语。
多用于书面。
一般用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的蠢事。
B.不厌其详:厌:嫌;详:详细。
不嫌过于详细。
指越详细越好。
也作“不厌求详。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状语。
[例句] ①老师傅手把手~地向学徒传授技艺。
②李老师~地为我讲解那道数学难题。
C.从善如流: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
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
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可用上对下;下对上;也可用于平辈之间。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D.不期而遇: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
也作“不期而会”。
5.【答案】C【解析】①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此处应用“ 不由自主” 。
③忸怩不安: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使用不当。
⑤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使用不当6.B(A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B指女子姿色美丽诱人,亦形容景色幽美秀丽。
C依据语境,“耳濡目染”应为“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濡:音如;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往往指人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
不同在于~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不管。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
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D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十分放肆,没有礼貌。
不合语境)7.A解析:A项“待价而沽”,沽,卖。
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符合句意。
B 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
C项“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项“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8. D (D责无旁贷: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已经有职责的意思,语义重复。
A不分轩轾: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不分高下、轻重。
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B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C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
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
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9.B(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贬义。
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10.【答案】A【解析】“ 不负众望” 的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符合①句“ 市场竞争” 的语境;“ 广有羽翼” 的意思是到处都有帮凶。
贬义词。
不符合“ 清正廉洁的” 语境,属于褒贬误用;“ 不情之请” 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是自谦之词。
在③句中使用恰当;“ 长歌当哭” 是指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④句中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并不是抒发悲愤,属于望文生义;“ 胸无城府” 是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⑤句的语境是贬低蒋干,属于褒贬误用;“ 望其项背”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在⑥句中使用恰当。
11.【答案】C【解析】①“ 脑满肠肥”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本句形容螃蟹,对象用错。
②“ 从善如流” 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本句形容善良,属望文生义。
③“ 以邻为壑” 指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使用正确。
④“ 马齿徒增” 用于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本句形容老胡谦称自己,使用正确。
⑤“ 滔滔不绝” 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形容的是语言,本句形容数据汇集到指挥中心,对象错误。
⑥“ 独树一帜” 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本句形容徐志摩的诗,使用正确。
四、病句1.D【解析】A 项,暗换主语,“ 以致被翻得破烂不堪” 应修改为“ 以致书籍被翻得破烂不堪”。
B 项,“ 据”和“ 显示” 杂糅,任意删掉一个。
C 项,“ 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创造” 与“ 故事” 搭配不当。
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三折、四折甚至五折”语序不当,应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B项,“防止文化不受污染”错误,应改为“防止文化受污染”。
D项,“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句式杂糅,把“比较合适”去掉。
3.【答案】C【解析】A 项,表意不明,“ 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星际穿越》,不明确。
B 项,不合逻辑,“ 弘扬长征精神” 是条件不是目的。
D 项,语意重复,“ 为” 与“ 是”重复。
4.【答案】D【解析】A 项,语意重复,“ 一致” 与“ 公认” 重复,可将“ 一致” 删掉。
B 项,句式杂糅,可以去掉“ 就可以万事大吉” 。
C 项,“ 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 ,句式杂糅,把“ 根据” 或“ 显示” 删去其一。
5.选 D。
(A 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
B 项,搭配不当,“调控措施”与“不断提高”不搭配,在“调控措施”后加“不断加强”。
C 项,成分赘余,去掉“至少”或“左右”。
)6、【答案】D A项主宾搭配不当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C项“甚至”前后递进逻辑不对7. D (A“由于…所导致”句式杂糅;B“执行工作”搭配不当,“工作”改为“任务”;C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放在“文物”之前)8.D(A、“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有歧义,B“质疑”即“提出疑问”,句中“提出”重复。
C、“反映”缺少宾语)9.B(缺主语,中途易辙;“控诉”与“罄竹难书”搭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