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指导样式)之一(2009-08-04 17:20:08)×××公司(×月或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自2009年1月以来,我公司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搞活经济强化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挖潜,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奋力竞争。
销售收入实现×××万元,比去年增加30%以上,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
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
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
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
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
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本年度商品销售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
其中,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5.5%,商办工业产品销售×××万元,比上年减少10%,其它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43%。
全年毛利率达到14.82%,比上年提高0.52%。
费用水平本年实际为7.7%,比上年升高0.63%。
全年实现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4.68%。
其中,商业企业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办工业利润×××万元,比上年下降28.87%。
销售利润率本年为4.83%,比上年下降0.05%。
其中,商业企业为4.81%,上升0.3%。
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8天,比上年的110天慢了18天。
其中,商业企业周转天数为60天,比上年的53天慢了7天。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
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1.销售收入情况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销售收入的提高。
截止2009年×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增加166万元。
其中,××收入110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增加157万元;××收入130.04万元,增长16.6%,增加56万元。
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二是……;三是……。
2.成本费用分析(1) 成本费用构成情况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211,276.60万元。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178,065.07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84.28%;营业费用3,942.19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1.87%;管理费用25,439.56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12.04%;财务费用1,659.35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79%。
(2) 成本费用增长情况本期公司成本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4,410.96万元,增长7.32%;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8,785.69万元,增长5.19%;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2,480.84万元,降低38.62%;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7,702.52万元,增长43.43%;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330.74万元,降低16.62%。
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二是……;三是……。
3.资金运用情况年末,全部资金占用额为×××万元,比上年增加28.7%。
其中:商业资金占用额×××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5%,比上年下降6.87%。
结算资金占用额为×××万元,占31.8%,比上年上升了8.65%。
其中:应收货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上年增加548.1万元。
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各项资金占用比例严重不合理,应继续加强“三角债”的清理工作。
4.利润情况企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万元,主要因素是:(1)增加因素:①由于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804.3万元,利润增加了41.8万元;②由于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52%,使利润增加80万元;③由于其他各项收入比同期多收43万元,使利润增加42.7万元;④由于支出额比上年少支出6.1万元,使利润增加6.1万元。
(2)减少因素:①由于费用水平比上年提高0.82%,使利润减少105.6万元;②由于税率比上年上浮0.04%,使利润少实现5万元;③由于财产损失比上年多16.8万元,使利润减少16.8万元。
以上两种因素相抵,本年度利润额多实现×××万元。
第四部分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资金占用增长过快,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比例失调。
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如不及时清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引起重视,应收款较多的单位,要领导带头,抽出专人,成立清收小组,积极回收。
也可将奖金、工资同回收贷款挂钩,调动回收人员积极性。
同时,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2.经营性亏损单位有增无减,亏损额不断增加。
全局企业未弥补亏损额高达×××万元,比同期大幅度上升。
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整顿、管理,做好扭亏转盈工作。
3.各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潜亏行为。
全局待摊费用高达×××万元,待处理流动资金损失为×××万元。
建议各企业领导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该处理的处理,该核销的核销,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20××年×月×日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
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
笔者认为,撰写财务报告以下六点值得注意: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
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
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
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
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
“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
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
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
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
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
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
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