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又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赏析“见“字的妙处。

一个“见“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具体的表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又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再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请对诗歌中加点的字作点赏析。

诗中“朝、夕“从时间上对比,表现了时间之短,”奏“表现诗人忧国情怀,”贬“表现朝廷昏庸。

诗人仅仅以四字,两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获罪被贬之快的忧愤。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

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

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用一个“随”字展现了山势的变化过程,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一个“入”字,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突出了画面的流动感。

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壮阔场面。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诗人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春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之感。

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四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道理“言为心声“,“诗言志”。

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

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有表达报国无门的忧愤的(如辛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矛盾心里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有借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自己归隐后的闲适的(如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诗);有借历史来表达自己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咏史抒怀诗);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示现实社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

在鉴赏古诗词时,弄清楚诗歌的题材,要紧扣主题答题作答。

举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又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运用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朝代的兴衰,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一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家,表现了诗人无私的奉献精神。

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句诗暗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宽阔的胸襟。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例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

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三、语言赏析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4】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例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

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答题步骤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

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

四、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