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物化探本身的方法、装置、参数、比例尺的不一,物性条件及所面对的目的物不同,都导致所工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报告格式并不能完全统一。
这里只给出一般格式,相同部分主要是物化探的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一般在解释前面,也即只有所取数据合格、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化探还须说明分析方法及检出限、报出率等),并给出“可以用于报告编写”结论,才有下面解释等各章节内容。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一、区域地球化学图说明书格式
在编写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信息,以区域成矿学观点,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总结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变化特点及异常查证资料,综合研究元素的分布及与构造、矿产间的关系。
圈定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结合踏勘成果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对异常引起的地质原因进行推断解释,对全区进行资源潜力作出评价,划分区域成矿远景预测区及找矿靶区,为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编写提纲如下:
一、序言:简要介绍工区概况及取得主要成果。
包括;
1、工区自然地理及景观条件;
2、地质简况;
3、以往地质、化探、物探、遥感工作简述;
4、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二、工作方法:
1、野外工作方法,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采样物质、采样方法及质量评述等;
2、样品加工;
3、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
4、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5、异常圈定、筛选与查证方法。
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区域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元素的背景分布,元素在全图幅及主要地质单元中含量的各种统计参数特征,如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值、标准离差、变异系数等;
2、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元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元素
分布规律与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矿产间的关系;
3、区域地球化学分区及区域异常分布规律;
4、重要矿带、矿集区、矿田、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四、异常的解释推断
1、异常的圈定与分类;
2、主要异常的解释推断;
3、异常查证部署与成果;
4、找矿远景及找矿方向探讨;
5、某些基础地质问题探讨;
6、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五、结论与建议
此外,地球化学图说明书中附图、附件主要有:
1、单元素地球化学图;
2、单元素或多元素综合(组合)异常图;
3、地质矿产图(比例尺同地球化学图);
4、成矿远景预测图;
5、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登记卡。
6、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登记卡。
7、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剖析图册
8、主要异常查证图册
二、矿产地球化学(或地球化学普查)报告格式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以发现和圈定具有一定规模成矿远景区、矿集区、矿产地及中大型以上矿床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异常特征,结合地质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解释和推断,对筛选出重要异常进行检查,对异常找矿潜力进行预测,对找矿前景及下一步工作部署与工作方法等提出意见。
对于详查化探:要点是通过工作提出可供进一步勘查矿产地或勘查基地。
矿产地球化学(或地球化学普查)报告提纲如下:
一、序言:主要说明本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等。
二、工作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介绍本测区内地理景观、地质概况、地球化学特征;简述前人完成的地质、化探、物探工作。
1、工作区自然地理及地球化学景观
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3、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地质、矿产、区域物探、区域化探)
三、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
1、野外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主要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或网度,采样介质、深度和粒度,样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包括施工前的方法试验主要成果);野外施工中各环节操作方法概述;野外工作质量的监控、评定等情况。
2、元素的测定方法、技术与质量:包括测定元素的选择,分析方法的选用,各主要测定元素达到的检出下限、分析精度、准确度等。
3、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方法要点;背景值和异常下限以及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推断解释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等。
4、异常查证方法
四、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结合已取得的各元素的分析数据及其有关图件和表格等资料揭示测区内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
1、元素区域分布特征(背景特征、时间上分布特征、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等)
2、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元素组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关系)
五、成果解释推断:对发现的认为有价值的异常进行解释推断;对各异常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组分分带和浓度分带进行研究;对元素分布与构造、矿床、矿田、矿带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与推断。
重要异常查证的成果;对测区成矿远景进行探讨或预测;问题提出与讨论等。
1、主要异常的解释推断(异常的圈定和评序、找矿方向探讨、主要异常解释)
2、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带)的划分
六、结论和建议:对通过化探工作获得的重要找矿信息、元素富集规律、重要异常的矿产潜力估计,通过矿产化探普查取得哪些主要成果;对进一步工作部署、工作方法、找矿方向等提出较具体的方案、惫见和建议.
此外,矿产地球化学报告中附图、附件主要有:
1、单元素地球化学图;
2、单元素或多元素综合(组合)异常图;
3、简化地质矿产图(比例尺同地球化学图);
4、成矿远景预测图;
5、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登记卡。
6、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登记卡。
7、重要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剖析图册
8、主要异常查证图册
三、矿区(岩石为主)地球化学报告格式
岩石测量的主要作用是查明异常源,辩别真假异常,分辩矿与非矿异常,推断矿化类型,判别矿化(体)剥蚀程度,推测地下隐伏矿体的位置,指导工程验证,追踪工业矿体。
通过异常元素组合判断矿种与矿化类型,利用元素的组份分带和浓度分带辩认工业矿床与分散矿化,利用异常规模判断矿化规模和矿量丰富程度,利用元素比值判别矿化类型、分布特征和评价矿床剥蚀程度。
一般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概况
包括工作任务来源、目的、任务与完成工作量、工作起始时间、工区交通、自然地理概况、前人的工作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
二、工区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全面地论述工作区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三、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
主要包括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结果、采样布局、采样密度、方法与技术的特点,样品加工方案和分析方法选择,分析指标的确定(含实验工作的结果),工作质量的监控、质量评
述和数据处理、成图等,紧扣设计书要求。
四、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包括测区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地表、坑道、钻孔等不同介质和部位)特征,已知矿床原生晕特征,建立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等。
五、成果解释推断
包括异常解释方法、结果和对解释成果可靠性的评价。
六、结论和建议
总结工作中取得的地球化学认识,重要的找矿信息,方法技术成果等,并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四、土壤地球化学报告格式
土壤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并残坡积物为主要采样介质。
其报告格式一般为:
一、序言;
二、地质、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三、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四、解释推断及重点异常的查证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报告附图(剖面图,综合异常图和解释推断图)和附件(异常登记表(卡)、异常剖析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