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考试参考答案
第1题:污水处理厂
1、现有污泥处理设施处理污泥干化间的污泥合理性,理由?
不合理。
理由:污泥干化的废气温度约为60-65度,而生物滤池除臭设施适宜温度为22-30度,废气温度过高会影响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及处理能力,甚至会杀灭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
2、项目是否存在重大风险源?说明理由
沼气罐区最大沼气储量为0.97T*16=15.52T小于50T的临界量。
甲醇罐区大储量为16T*6=96T小于500T的临界量。
两沼气罐区与甲醇罐区相距280M构成一个危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相关规定:15。
52/50+96/500加权小于1得知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大气环境监测特征因子
现状监测因子:H2S,CH4,臭气浓度,甲醇醇,甲硫醚等。
4、大气环境预测评价结论是否正确?理由
经预测分析,本项目对A村庄的恶臭影响可以接受同项目在第一次公示期间A村居民反映污水处理厂夏季有明显恶臭不能开窗通风,并有投诉相矛盾。
而报告中无任何治理恶臭的改进措施,存在环评结论与现状不符合的情况。
第2题:机械装备制造
1:不合理:理由:烟气脱硫设施正在改造实施中,扩建后能否达标排放不清楚。
2:扩建后新增的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双碱法处理新增锅炉的废气,未解决“以新带老”的问题。
W1的污染因子铜、镍、铬、COD、BOD、PH等。
3:布点原则:1:各生产车间、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前1M、高1。
2M处布设监测点位。
未搬迁的居民点房前布设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LD,LN,LEQ。
3监测频次:每天测4次,昼夜各2次,连续测2天。
4:PM10超标个数为2个,总统计数据为7个,未检出数据为0,超标率为2/7=28%,其中15日,16日各超标11.7和30.9。
第3题:原油管道工程
1、识别A输油站运营期废气污染源及污染因子。
(1)废气污染源主要有:油泵、燃油加热炉、2000立方的拱顶泄放罐及紧急切断阀、污油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污染因子:VOCs(或非甲烷总烃、烃类气体、含油气体)、恶臭气体(或写氨、硫化氢、四硫醇等恶臭气体主要成分亦可)。
(参考2015年版“案例分析-试题解析”P.160-161)
2、给出大开挖段施工带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
选用当地浅根系植物种。
3、分别给出废弃泥浆和钻屑处理处置建议。
二者均属一般固体废物,则按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即可。
(1)废弃泥浆可以在泥浆池沉淀澄清后,上清液回用,泥浆干化后覆土绿化;
(2)钻屑可以就地填整施工场地,也可并入干化的泥浆池后覆土绿化。
(本小题在2015年版“案例分析-试题解析”P.168有相关内容)
4、为减轻管道泄漏对B河的影响,提出需要考虑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1)加装套管(2)采取SCADA措施(3)管道在河道两岸设置截断阀。
(4)应急事故池(5)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4题:腈纶厂
1、指出废水W1和废气G1的特征污染物
废水:丙烯氰,醋酸,PH,废气:二甲胺,醋酸酸雾,丙烯晴
2、项目固废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不合理,鉴定是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场容量
3、计算储罐排放废气的浓度
10mg/m3,
4、根据T断面水质预测的环评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不正确,13公里处于混合过程短,不应一维,仅有质量浓度还应考虑总量控制。
第5题:水库工程
1、指出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
答案一:水温(低温水)、水位、水量、含沙量。
答案二:(1)低温水。
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4月份一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10公里,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公里。
(2)水位和流量。
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3)含沙量。
河床大部为砂砾覆盖;坝址下游河漫滩设3处砂砾石场。
(4)流速变化。
大坝设有泄水建筑物和导流建筑。
2、指出本项目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说明理由。
(1)大坝。
导致下泄水量、水位、流速、水体含沙量等水文情势的变化而影响鱼类。
(2)下泄低温水。
会对鱼类发育、产卵等造成不利影响。
(3)下泄生态流量。
如按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11.2m3/s的10%下泄,则不能满足“表5-1”中的各月的一般状态生态流量,更不能满足良好状态的生态流量,而影响鱼类生活。
(4)砂砾料场。
3个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的砂砾料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对鱼类生境的影响。
3、简要说明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
答案一:(1)植被破坏;(2)水土流失;(3)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答案二:(1)砂砾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对河漫滩形态、结构以有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如处于鱼类增殖放流站上游,则应分析对该增殖放流站的影响。
(2)石料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淹没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4、指出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主要调查陆地影响范围内:
(1)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质量;
(2)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种类(包括山林及松、栎、竹,河漫滩区的植被等),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5)调查是否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6)现状生态问题的调查,包括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第6题:农药厂
1、废气G1的特征污染物:三氯甲烷、一甲胺;废气G5的特征污染物:粉尘、乙醇(粉尘略勉强)
2、不合理经深冷凝后三氯甲烷的浓度高,不适合用碳纤维吸附处理,碳纤维吸附适用于风量大、浓度低的气体的处理;
3、不可行,理由:①本项目废水W1的全盐量浓度为125000mg/l,大于厂区污水处理站全盐量进水浓度5000mg/l的要求;②将本项目混合后进入污水处理站也不符合废水“分质分类”处理的要求,由于项目W1、W2、W3水质相差大,应将W1处理达厂区污水处理站进水浓度要求后方能进入,W2、W3可不处理直接进入;
4、①本项目固体废物的种类、成分、数量;②焚烧炉焚烧的技术指标可行性;③焚烧炉焚烧尾气净化措施的可行性;④焚烧炉剩余处理能力的可行性。
第7题:陶瓷工业园区
1、分析项目环评结论“三废”排放达标的的疑问之处。
说明理由
河流功能区划是否允许排,冷却水水温,固废未鉴定,送处理是否有容量
2、分析现有项目铅尘排放达标情况
不合理,含pb第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出口或者车间预处理出口达标,原有污水处理厂工艺、容量、管线能否满足需重新设计。
3、计算改扩建项目完成后铅尘排放达标情况
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算出来达标,但因无周围建筑物情况故无法确定。
4、指出污泥应采取的处置方式
鉴定,若为危险废物,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第8题:高速公路验收
1、给出改移路段需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
(1)除P村外,其他3处敏感点与公路路肩的距离;
(2)各敏感点与公路的高差、与公路之间植被等地貌情况;
(3)各敏感点房屋布局及所处功能区,包括分别处于4类区和2类区或1类区的房屋数量与布局、房屋结构、朝向等;
(4)建设单位是否针对起标的敏感点采取了降噪措施等。
2、M村的监测数据用于类比P村是否正确?列举理由。
(1)不正确。
(2)因为所在路段车流量、高差、植被等地貌条件不同。
3、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调查是否对洞顶植被造成影响,核实是否落实生态监测方案;
(2)调查隧道排水是否对农田造成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情况。
4、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是否符合设计及环保要求(重点!)。
答案二:(1)应急池位置是否在设计防洪水位之上;
(2)是否设置在稳定的基岩上;
(3)现场测量其容积,并调查其结构、防漏措施及与收集管道的联结方式。
如此作答应该70-80分差不多了吧。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