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山河壮丽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横批:科技致富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冬去山川齐秀丽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篇二:写春联写春联杨庄小学六年级:仲洋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准备贴春联了。
现在,外面卖的春联大多数是印刷的,手写的不多了。
春节前,有一天爸爸上街,妈妈对爸爸说:“今天你上街买几副春联带回来。
”我说:“爸爸,放寒假前吴老师号召我们书法小组同学去敬老院写春联,回家也要给家里写春联的,可我担心写不好,让人家笑话。
你能不能带几张大红纸给我试着写写”爸爸说:“好啊,我多买几张纸给你练一练,顺便替你奶奶家也写了。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接下来几天,我试着写了一些春联,爷爷夸我写得不错,我还替隔壁张阿姨家也写了呢。
最让我难忘的是吴老师带我们去敬老院写春联。
按照预先约定,腊月二十九那天,教书法的吴老师带我们书法小组几个字写得较好的同学一起去给敬老院写春联,送春联。
一进敬老院大门,就看到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厚厚的一沓春联纸,一张长桌上放着几瓶墨汁和大红纸。
我来到一张桌前前座下。
我拿起裁纸刀,刷刷裁好几张春联纸。
我想:好好写。
今天,我一定要写出最漂亮的字来。
首先,我写了一副“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一位老爷爷看了看我写的春联,非常喜欢,问我:“小朋友,你学书法多久了?”我说:“快三年了。
”老爷爷很高兴地对我说:“写得真不错!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不多了,你能把这副春联送给我,把它贴在我的门上吗?”我很高兴有人喜欢我写的字,就愉快地把这副春联贴在了老爷爷住的那间屋子门上了。
过了一会儿,来看我们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几位不是敬老院的阿姨、叔叔也来看我们写春联。
他们看了我写的春联,觉得写得这么好,很了不起,纷纷和我邀请我也帮他们写几副春联,说是带回家给自己的孩子看看,顺便教育自家小孩练好字。
不一会儿,我就送出了七八副吉祥如意的春联。
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大概有八、九十岁了。
他说他当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春联都是他写的,如今老了,眼也花了,但还是想在春节自己编春联,写春联。
于是,我们把笔和纸递给他老人家,让他也尽尽兴。
老爷爷拿起笔,颤颤巍巍的手有点不听使唤,但在他的面前红纸上,还是落下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赢得在场所有人一片热烈的掌声,老爷爷觉得好开心啊!时间过得真快,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一共写下了了近十副春联。
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的心里乐滋滋的。
盼望着明年春节再去为人家写更多的春联。
篇三:故乡情之对联的那些事儿故乡情之对联的那些事儿------尧山玉美“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错的,中国人过年贴对联,那是一种传统文化。
也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基因。
它和中国旗袍,中国瓷器,中国书法,中国京剧……等一样为中国所独有。
它和西方人吃饭使用刀叉一样自然。
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春节,有春节就会有对联。
从时间来看,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传说秦朝时候,人们门口挂的是桃木刻的符,大家知道,画符念咒是中国人赶鬼驱魔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年“据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
所以过年必挂“桃符“。
一年到头,那符也挂旧了,就必须换一个。
所以诗人就说”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果孩子戏周,他写的是“新开周岁蹒珊步“,“初启此生浩荡云“。
亲人去世,他写的是“日落西山常见面”,“水流东海不回头“。
当然,能写的不止这些。
我只能简单介绍了。
各行业也有自己的对联,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机智自信。
如杀猪的,他这样写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既形象又杀气腾腾。
剃头的,他这样写道: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卖药的,他谦虚地说: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照这样推理,卖棺材的就可以这样说:但愿世间人长寿,何妨此木烂成灰。
“诗,言志也“。
人们用对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心声而己。
上自皇帝,下到百姓,爱写对联,爱看对联。
明太祖朱元璋就喜欢给大臣送对联,以示宠幸。
康熙皇帝写的那个“福“字,至今还被人们反复印出来,流行天下。
人们对书法家的对联更是追捧。
据说书圣王羲之家的对联老是被人偷走。
他只好在门上贴着: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这下没人偷了。
第二天,他加了几个字,成为这样的:祸不单行昨夜行。
福无双至今日至。
从前的人对文化是崇拜的。
而“老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受到人们尊崇。
中国人在香堂上方挂的牌子上写道:天地君亲师。
那时,写对联要请先生。
礼物丰厚。
态度毕恭毕敬。
传说有一个人,三代不识字,但对文化很崇拜。
他也重礼请先生写字。
先生写了两个字:竹苞。
他高高兴兴地拿回去贴了。
后来有一个稍有知识的人解释说,这是骂你。
拆开念就是“个个草包“。
没文化不可怕。
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大多数先生还是好的。
我小的时候,村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王先生,请他写的人太多了。
全村几百户人家,他根本忙不过来哦。
人们要么请其他的老师写,要么让自己的小孩子写,虽然难看,聊胜于无。
于是过年时,各位字体都有了。
有庄重典雅之作,亦有小儿涂鸦。
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到县里请书法家写来。
那时对联,纯手工制作,自有一种独有的墨香。
我父亲仅有初中文化,他没有练过书法。
严格来说,他的字很难恭维。
但在大多数没文化的人堆里,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乡亲们在王老先生那里没排到队,就退而求其次,到我家来了。
所以我家过年,也是人山人海。
父亲耐心极好。
亲自裁纸,一家一家完成。
有的人会买一包烟,或拿一瓶墨汁来。
有的人什么都不拿。
我很小就帮忙,把父亲写好的对联摊在地上凉干。
再一家一家收好,用一根稻草捆好。
后来我上了高等学校,算是一个“文化人“了。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悄悄让给我来写了。
乡亲们更喜欢我写的字。
父亲像一个过时的明星,没有人“追捧“了。
而我“风华正茂“,人们看着更顺眼吧。
父亲退居二线了,他打下手,裁好纸。
再把我写好的字放在地下凉干。
好像一个演员,从主角变成跑龙套的了。
想起来,这也是人生的悲哀。
我当时没想这么多。
拿起笔来,当仁不让。
龙飞凤舞。
挥洒自如。
其实我没练过字。
我的字很难看的。
跟杨有才老兄比,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山上无虎,猴子充霸王。
有些“老虎“拒绝写字了。
他们要打麻将。
写对联其实是很辛苦的。
是义务劳动。
只是我们家人善良,不忍心拒绝别人。
在腊月,天气那么冷。
我呵着冻红的手,一张张写着。
从早站到晚。
脚都痛了。
有四五天是忙的。
到了大年三十,还是有人拿来。
我是马不停蹄。
父亲看我忙不过来,他会帮忙写一点小的对联。
如“鸡鸭成群“,“六畜兴旺“,“开门大吉“,“出行大利“之类。
有一个叫“王兴助“的伯伯,他到我家指定叫我写。
也就是说,指定不要我父亲写。
我又一次感到了人老了的悲哀。
父亲似乎无所谓。
他继续做我助手。
母亲是没读过书的人。
但特别尊重文化。
如果扫地,看到有字的纸,她会捡起来。
这是对文化的敬畏。
我写字,她支持。
倒一杯开水,让我暖手。
又让我穿暖鞋。
盛好饭端在手上。
对来人也是招呼吃饭喝茶。
“写对联“成了我每年为乡亲们服务的差事。
有几个本村的老师己拒绝写对联了。
这使我的任务更重了。
我依然乐此不疲。
走在村里,看到人家贴着我写的对联,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然而九十年代后期,我明显轻松了。
几乎没人叫我写了。
原来市场上各种对联如潮水般涌来了。
它们制作精美。
有各种祝福图案。
纸质也好。
适合现代楼房张贴:又长,又宽。
还金壁辉煌。
我就知道,手写对联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乡亲们己不需要我为他们服务了。
一如当年父亲被我所取代一样。
我感到“失落“,“悲哀“?一言难尽。
原来叫我写对联的人都老了。
现在是年轻人当家。
这一代人很早都出了门,基本上初中没念就出门了。
在外面摸爬滚打,如今小有成就。
大多数人买了车,有了房。
大家都扬眉吐气了。
既然用钱就可以买到一切需要的东西,又何必低三下四请读书人写什么对联?你读书人又能挣几个钱?做老师这么多年,明显感到好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厕所里总有学生偷偷地烧书。
这使我想起母亲,当年她对我的一字一纸都视为珍宝啊。
她是一个没读书的人。
对文化很敬畏的。
社会在进步。
大家都买对联。
花花绿绿的,喜气洋洋的。
内容也都千篇一律,都鼓吹赶快发财,日进黄金百斗。
如“财如红日腾腾起,钱似春水滾滚来“。
不错。
中国人以前穷怕了,追求财富是无可厚非的。
但像这样赤裸裸的鼓吹,总觉得有些怪味。
没有人会在小院门上写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