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 ?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 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3. 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4.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5. 劳动的边际收益: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6. 纯收入效应:是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7.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8. 企业雇佣劳动的准固定成本:企业承担的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简答:?用?? 动条件。
可以提高工资,引入两天休息制,事实上就是缩短了劳动时间。
太长而缺乏弹性的劳动工作时间会使得企业工人另择工作。
这时候社会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兼职机会,更多灵活就业的渠道。
例如在发达国家,远程工作,兼职等工作机会就比较多。
hint:所以长期性经济增长的会使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确保劳动力,需要以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且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 工会掌握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合同协议一个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工资,这样做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p163工会在西方国家拥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工会被看成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即卖方垄断。
因而能够控制劳动者供给量和工资量。
理论内容: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但需要指出的事,事实上工会对工资的决定并没有绝对的垄断权。
因为雇主并不会接受工会最初提出的高工资要求,不会想提高生产成本。
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雇主和工会都不希望长期的停工。
工会最大的武器就是罢工。
雇主有压力害怕关厂,所以最终谈判会出现调整 - 海克斯模型。
工会提出要求为op“,而雇主只同意op,随着预期罢工和持续时间的持续。
雇主让步曲线为正倾斜,而工会抵制曲线为负倾斜,最后在op与op“之间达成工资率协议。
各方还是要收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 非瓦尔拉均衡原理,为何劳动力市场一般会出现供求未必相等现象。
p1011、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2、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中,主要强调数量调节,而非价格调节。
交易者和交易行为都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
3、信息的不完全和获取信息成本的代价昂贵。
? 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呢,以此解释为何中国大城市女性会推迟结婚年龄。
p148? 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首先,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其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佣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计算也不是特别依赖丈夫,伴随着家庭的整个收入上升,可以购买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来减少花在家庭的时间(家务劳动社会化),例如家政或者电器。
结果男女两性工资性的收入的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可以认为,女性工资收入的上升,可替代家务劳动的商品(包括各种服务)使得家庭的劳动产品投入组合更加的丰富。
价格【篇二: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1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
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
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
(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
(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2)市场环境的假设。
(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2(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
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
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