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关于书的素材
1、书是老师,书是大学
法拉第:书引他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因家庭贫苦,小时没有上过学。
他12岁时,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
13岁时,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工作之余他就翻阅装订过的书,在送货的路上也是边走边看,经过几年努力,他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后来他又看《大英百科全书》,他特别喜爱看电学和力学方面的内容,法拉第还用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画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印刷厂,意外发现了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出自一个学徒工之手时,大吃一惊。
他送给了法拉第四张皇家学院听课证。
这便是法拉第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开始。
2、书与人生结下不解之缘
文学家、学者:爱书成癖的一些雅号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文学家、大学者,都酷爱读书,精读泛览,爱书成癖,因而获得了种种雅号:
书淫:南北朝时的刘孝标,想方设法找书来读,无论路程多远,他都去求借,然后便沉浸在借回的书中。
人们见这种读书的贪婪状态,就称他为“书淫”。
书库:隋朝公孙景茂,别号元蔚。
他自幼潜心学习,一生中读了许多书,被人们称为“书库”。
绣囊:后汉马融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因此人们说他肚子里装满了天下锦绣文章,使他获得了“绣囊”的雅号。
书城、邺架:唐代李泌,7岁就能赋诗成文,唐玄宗诏命他供奉东宫。
他不仅看书极多,家里藏书也极丰富,所以被人称为“书城”。
又因为他曾被封为邺侯,所以又有“邺架”的说法。
书簏:唐代李善读书极多,又博闻强记,学识弘富,曾经注过《文选》,成为历代流传的善本。
他被人称为“书簏”。
(簏:竹编成的箱子)
行书橱:这是人们对唐代学问大家虞世南的称呼,意思是说他读书面广,常识渊博,像一个活动的书柜。
被人称为“书橱”的还有宋代政治家李纲。
而明代文学家丘琼山博学多才,被人们称为“丘书柜”。
3、不是每本书都好,不是每本书都要读
颜驷:世人戏称“马四库”
汉代有个叫颜驷的人,自幼嗜书,无书不读,读过的书堆积满房,世人戏称“马四库”。
也许正由于读得过滥,他一直到老都无多大建树。
汉武帝闻之,出于同情,勉强给了个都尉之职。
4、贝弗里奇:只有一小部分才值得你细加研味
贝弗里奇是英国杰出的动物病理学家,他对如何读书很有见地。
他说:仅1952年版的《世界科技杂志一览》,就编入了5万多种期刊的学术文章,相当于每年读200万篇文章,或一周读4万篇。
这是谁也不能读完的量。
这说明要使你读的书变得对你有价值,你就必须注重选择,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才值得让你花时间去细加研味。
5、好书,引领人进入人生、知识、创造之门
华罗庚:两本书“把我引入了数学的皇宫”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境贫寒,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干起了帮手,但他对数学酷爱无比,靠着这股子执著劲,他在数学这坎坷的山道上愈攀愈高。
他说:一本《大学代数讲义》和一本只有50页的《微积分》小册子,把我引入了数学的皇宫。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一滴智慧
1、根深才能叶茂
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
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
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写作。
1879年夏,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旨球》,得到福楼拜允许发表,从此一举成名。
2、一滴智慧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它有工作。
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
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可以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经试验后并不实用。
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3、吊灯在风中摆动的启示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
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
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伽利略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
“千真万确!”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
接着他又想,“吊灯要是大小不一样,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是有长有短又会怎么样呢?”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
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
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设计制成了钟摆。
4、杰克伦敦的“笨功夫”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
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
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
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5、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
189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虫咬,观察难以继续。
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
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镜下观察。
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向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
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