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讲课导入很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五种新课导入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导入法
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开讲,起着对整堂课’定向’的作用。
……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像下棋,第一着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入很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
好的导入艺术设计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
一、释题导入法
分析课题导课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如讲《海洋与生命》这篇课文,可以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海洋学是一门多科性的科学,包括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原始生命最初是在海洋中诞生的,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
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二、时代背景导入法
这是常用的导入法。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
万章下》)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
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何种情况下写成的文章: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本文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故事导入法
先讲一个短小精悍的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先讲林冲到天王堂之前的故事:祸起五岳庙、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让学生先对林冲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讲课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于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之中,
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比如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愉悦,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五、设置悬念导课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悬念的设置上,教师应注意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之,太悬或不悬都将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
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