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山和地震ppt

火山和地震ppt


5· 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 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 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 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 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 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 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 条件,等待救援。
气象异常: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 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 (飞雪) 。 地声异常: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 风鼓荡等。 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 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 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 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5)地震的前兆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 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 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 常、气象异常等。 地下水异常: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 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 生物异常: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 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 。
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 形式,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均具重大的 影响。
1、火山 火山活动是 — 种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它 对人类具有 双重影响 ,既是 地质灾害 ,又具有 一定 矿产资源。 1) 火山可以分为: 活火山——现在还处于周期性活动阶段的火山。 休眠火山 —— 有历史记载以来曾经有过活动,但长 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 死火山 —— 史前曾经有过喷发活动,但历史时期以 来不再活动。 火山活动可以在 大陆 ,亦可在海洋 洋底 进行。随着 地壳演化作用的进行, 地壳不断加厚,火山活动逐 渐减弱。
3 ) 地震的能量 是以 波 的形式输送出来的。强 烈地震发生所引起的种种地面破坏现象,都 是地震的强烈冲击波所造成的。地震波是一 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又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纵波 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最 快,能量散失也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速度较慢,能量的散失也慢,故影响范围比 纵波大。 面波 传播速度最慢、频率较低,引起的震动 最强烈,破坏作用最大。
(2)地震的分类 A、按地震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和诱 发地震四种: 1)构造地震 —— 地壳深部的构造变动,主要由断裂变动引起 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常发生于地壳活动性较大的地区,— 般说来是近代的褶皱和断裂活动地带。其特点是活动频繁,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 2) 火山地震 —— 由火山活动触发的地震称火山地震,其震源 常局限于火山活动地带,影响范围一般不大,深度多不超过 10km。 3)塌陷地震——起因于岩层崩塌陷落,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岩 溶)发育地区或者地势陡峭的山区,数量很少,危害不大。 4)诱发地震 —— 由于人类活动,诸如水库蓄水、地下核爆炸 等因素也能触发地震,这类地震统称为诱发地震。
动物行为暴躁
地震云
水异常
气象异常
5)地震的等级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与火山活功 带大体一致,主要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处于各大板块构造边缘,可以分为四大地震带
补图3 世界火山分布图
补图4 世界火山分布图(红三角)
补图5 世界六大板块及其边界
2、地震
(1)地震的概念 1)地震——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地震。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 种特殊形式。 2 )地震的发源地叫 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 影叫震中 ;从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叫 震源深度 ;震中 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图3.50)。
补图1 中心式(宁静式)火山喷发
补图2 中心式(暴烈式)火山喷发
6) 目前全世界有2000余座死火山,500余座活火山。它们在 地球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补图3、4、5)。大致分为: ①环太平洋火山带:从南美西岸的安第斯山脉起,经科边勒拉 山脉,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再经堪察加半岛、日本、我 国台湾、新加坡、印尼、新西兰岛,直到南极洲。环太平洋 火山带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一半以上,为62%,故有 “火环”之称。 ②地中海火山带:横亘于欧亚大陆南部,西起伊比利亚半岛, 东至喜马拉雅山以东与太平洋岸的火山带相汇合。 ③大西洋海底隆起带: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 至圣赫勒拿岛。 ④东非火山带:沿着东非大断裂带分布。此外,在太平洋广大 地区,还有许多星罗棋布的火山岛。
4 )地震震级 —— 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 通常采用里克特 (C.F.Richter)所提出的标准,即 以里氏震级来划分。 地震烈度 ——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 和地震震级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 震只有一个震级 ,但同一次地震会因震中距不同而 有不同的烈度。一般说来,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反之越小。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 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 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 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 学要紧靠墙根,双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 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 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3)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 到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 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 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 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 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 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 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 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 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 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4) 火山碎屑岩——喷出的火山碎屑堆积下来经 压缩胶结形成 火山碎屑岩。 5) 火山喷发类型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两种: (1)、裂隙式——通过地壳裂缝溢出或漫流出来的熔岩的形成形 式。多为基性熔岩,形成岩被,少见固体喷发物。 (2) 中心式——岩浆沿管形通道喷出地表的表现形式。可再分 为: A、宁静式——以基性熔性(玄武岩)喷发为主,熔岩温度较高、 气体较少、不爆炸。 B 、暴烈式 —— 以 中酸性 熔岩喷发为主, 气体较多 ,爆炸力强, 可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别是火山灰。 C 、斯特龙博利式 —— 属于宁静式与暴烈式之间的一种类型, 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斯特龙博利式得名于意大利西西里 岛斯特龙博利火山。
2) 火山构造——含火山通道、火山锥和火山口。 火山通道——指岩浆喷发通过地壳所形成的管道。 火山锥 ——由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堆积而成,一般上部较陡,呈30°-40°倾角, 下部较缓。 火山口——位于火山顶部,火山口内若被物质充填,可以形成火山原,有时可成 为村落之地,火山口内若积水成湖即称火山湖。火山口可以很大很深。例如日本 阿苏山火山口南北长23km,东西宽16 km;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上的天池是 有名的火山湖,周长11.3km,湖深313m 3) 火山喷发物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类型。 (1) 气体喷发物 水汽占60%-90%。其他成分是H2S,SO2,CO2,HF,HCl,NaCl, NH4Cl]等。从这些气体中可以升华出硫磺、钠盐、钾盐等有用物质。 (2) 液体喷出物 分熔岩流、熔岩被和熔岩锥。 熔岩流——是长条状的熔岩,长度可达数十余公里,一般是基性熔岩。 熔岩被——是长方形或方形的基性熔岩,其面积可达上万平方公里,如印度德干 高原著名的玄武岩熔岩被,面积达60000km2,厚达1800m,主要由粘性较大的 酸性熔岩喷发形成。 (3) 固体喷发物又称火山碎屑。其物质为熔岩碎块和围岩碎块。按颗粒大小可再分为: 火山灰——粒径<0.01mm,很轻,其中的更细小颗粒可以升到高空,甚至进入平 流层。 火山渣——从砂粒级到50mm大小,且具尖锐棱角。 火山弹——直径50-100mm大小直到几吨重,呈纺锤、梨及扭曲等形状,是熔岩 高速喷向高空发生旋转迅速冷凝而成。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