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二、建筑与雕塑
1现全部的比例关系(构图原则)。 均是利用空间造型构成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或心灵精神需求。


2、差异
建筑造型是建筑师为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活动的功能需求与各专业技术 人员共同创造和组织空间的结果。


雕塑是艺术家纯粹的艺术创作。

创作思维的不同
雕塑的创作思维:介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直觉(对事物的洞察力, 不同于推理,不借助概念,即又包含着情感、想象和理解)。
建筑的创作思维:从理性思维开始 直觉思维 回复到理性思维。
三、建筑创作思维过程
第一阶段:理性思维
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城市规划,从而决定各种大小和形状不同 的建筑功能空间,并研究这些空间之间的关系和可能结合的方式。

● ● ● ● ●
时代特征、文脉传承和地域特色的思考。
技术、经济的思考:结构选型、建筑材料的选择,造价控制。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 建筑物理、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设计考虑。 防灾与安全方面的思考。 设计人性化的思考。
四、制约建筑创作水平提高的因素

建筑师的艺术修养
作过程,在特殊情况下正确运用 “造型
的建筑创作过程。
空间
功能”

新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形式主义因果链接的深层形式主义,以更丰富 多彩的建筑形式特征和逻辑概念。

3、新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延续现代主义建筑的精华
注重空间的效果和人对空间的体验 强调形式和功能的完美性和合理性 坚持造型的简洁和材料的统一

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对形式的理解,表现对形式语言的新姿态
如极简主义、表皮形式、肌理材料、结构表现、空间构成(雕塑)、 形式服从环境、大地艺术等。
一、新古典主义建筑与新现代主义建筑
1、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欧陆风建筑”的理论提高与修正

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技术、材料去简化、诠释西方古典建筑的精华。
2、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形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时代表现,体现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对现代主义建筑理 论的发展及补充。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注重最终形式结果的表象形式主义,其建筑形式的 简洁、明快主义,构图与要素,形式追随功能等。

建筑师对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的能力
建筑师对结构选型尤其对新结构的认识 建筑师对人文知识的掌握 建筑创作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链接



五、从国内外设计大师建筑创作过程引发的思考
以盖里、哈迪德、库哈斯等设计大师的建筑创作过程
为例,思考在熟练掌握建筑空间功能、建筑结构、建筑材
料技术的前提下超越 “功能 空间 造型”的常规创
第二阶段:直觉思维
根据本人的艺术修养、想象力、洞察力和对建筑物所在场所的人文、 状态(文脉、风俗、传统等)、自然环境提出创作的构思、理念以及与功 能空间相吻合的建筑造型。
第三阶段:实现建筑造型的理性思维

形式美的思考:立面构图比例,秩序和韵律的组织,空间序列的组织, 建筑色彩,细部处理,结构美、材料美、科技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