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毕业实践(建筑施工)报告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姓名:肖佳学号:1364001454443分校:中宁电大指导教师: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2015年10月20日目录…………………………………………………………………3 要一、摘 (3)二、关键词三、正文 (4)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3.1 (5)3.2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7)论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 3.3 (9)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3.4…………………………………………………14四、参考文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后浇带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但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不好,易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事故,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
只有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功能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正文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
依据工程具体条件这种变形缝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保留,一般情况下保留时间要在40天以上。
在变形缝保留的过程中必须完成早期温差及收缩程度要超过30%,然后利用高于原结构一级的混凝土进行填筑密实施工,此后形成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它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不好,易出现开裂、滲漏等质量事故,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
一、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主要功能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 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实际设计中,为了避免平面布局受到限制,在不要求设缝的前提下衍生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其实,该种施工技术设置了一条变形缝,控制和缓解因温度、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等质量问题。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技术适用于钢筋混疑土结构的建筑,通俗地讲是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面积过大结构的建筑,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后浇带,经过一段特定时间后再做后浇封闭处理,使混凝土形成一个完整结构,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裂缝问题,避免出现了双梁、双柱等问题。
1、模板的预设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
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 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
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
后浇带两侧支模应釆用堵头板或钢丝网隔断, 接缝接口形式在板上裝凸条,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
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 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 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 应采取保护性措施, 顶部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 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防止被水浸饱、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
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 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剔凿出毛面、清除浮动石子,挠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
接槎处涂刷界面剂,移位的钢筋要复位,混凝土浇筑一定要振捣密实,后浇带混凝土应至少同原浇筑栓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 一般应使用无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 收缩船浇筑.制, 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 施工前应试配比,拌制要认真,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特别是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更应认真处理, 以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 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 一般来讲,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 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为施工后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可以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或者根据沉降观测, 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 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 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 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设计单位对,在一些工程中.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3、加强后浇带的防护( 1 ) 为防止地下水浸入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 在基础后浇带的两端应增设临时挡水墙,挡水墙的高度应高于底板, 墙的两侧抹防水砂浆。
(2)为防止后浇带周围施工用水或雨水流进后浇带内, 应在后浇带的两侧500mm左右的位置处, 用砂浆做出宽50mm、高50~ 100mm的挡水带。
( 3) 为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污染钢筋、防止后浇带内钢筋被踩弯或压弯,在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后浇带的顶部应用木板、模板或铁皮遮盖, 并在四周设置临时栏杆维护,,4、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 月~ 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严重时就,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其变形受到约束时.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5、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当垂直后浇带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在初凝的时候要进行压力水冲洗工作,前往不能错过或遗忘该项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施工设计图上充分体现出来,施工时派遺专人督促、监督此项工序,,三、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由于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结构复杂,钢筋较密,两侧混凝土成型后内部垃圾清理非常困难, 混凝土质量及模板支设要求高,以下是在施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1、地下室底板、外墙后浇带底模、外墙后浇带塾层部位应采用附加防水层极易造成保护, 由于施工中支模加固、混凝土浇捣等影响,.;l者及防水层的破坏, 为使外墙后浇带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可做成折口形,并适当加厚,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采用对底板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施工根据设计进行加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局部配筋等措施。
2、后浇带支模及拦截设置。
留置楼板后浇带时,后浇常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筑前, 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 必须待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以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
在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跟踪沉降观测随同整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
3、后浇带两侧垂直施工缝采用钢生向模演, 統管加固,并在竖向施工缝两侧设置木条,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衔接光滑平整。
为预防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而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
施工中宜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用与混凝土同成分水泥砂预制块来搁置底筋,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
对于墙大于600mm较深的梁,则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 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 一层则为细网两层网片可事先绑扎固定在一起。
双层网用定型钢筋支,眼铁丝网.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
4、后浇带模板安拆。
模板施工要有详细的模板、支撑等构件的强度、稳定性计算,要尽可能地使用钢管支撑,保证模板体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与格栅、格栅与率杠均应紧密接触,模板顶撑的长度要有一定的可调性,使顶撑能够紧紧地顶在率在上,底层顶撑下的回域土要夯压密实, 支撑下垫厚木板,支撑间用不少于两道水平拉杆连接,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性。
同时,根据上述缺陷及原因分析,对后浇带模板可按以下方案进行处理。
5、设置自由端模板支撑系统, 在距后浇带两边500mm处各设一宽为1200mm的独立模板系统,此系统作为自由端(若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模板完全拆除,后浇带两边的板边及梁端均为无约束的自由端) ,临时支撑将一直留置到后浇带模板拆除之时。
此模板系统与其它模板同时安装,但不影响后浇带所在跨的其它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此系统楼板模板支撑采用.2排间距为600 mm、排距为1000mm的钢管可调支撑,梁底处支撑为2列多排(排数一般不少于4排, 短梁段可设置2排)钢管支撑。
四、结束语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要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1]崔世龙;杜英录;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后浇带法”的应用及质量控制0「];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2]卫秀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承、因及防治措施[ll.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08) .[3]黄志锋, 陈建忠.超长混凝土结构製逢控制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 (22) ·[41罗成彬.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21) ., 2009, 科技资讯[ll.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