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论文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论文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论文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全文如下: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

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

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

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

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

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

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

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

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

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

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

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

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

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

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

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

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
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

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
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

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
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
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

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
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
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
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
国家。

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
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

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
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

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
赖使他们显得迷茫。

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
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

我曾经就读过
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

自己不要,好学
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

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
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
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

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
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

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

最好的方法是思考
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

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
人的努力来弥补。

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
自己决定。

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

应该
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

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
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2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