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个辩题作为分析,是因为这个辩题有一定的倾向性,正方很好辩,而反方非常不利。
在我们的常识之内,手机怎可能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任谁拿到这个辩题,都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现代社会,手机的高效性便捷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我们怎样才能说明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辩手们可以说是为了这个辩题熬坏了脑筋,不过绝境下反而能激发出人最大的智慧,辩手们想出了非常高明的辩论思路,超越了互联网上所记录的任何一次辩论。
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手机疏远人与人距离的辩法:
一、核心
1)手机只是工具
2)手机做到的只是信息的传递,情感传递只是蕴含在信息中
3)用手机作为传递蕴含情感的信息的时候,有时候会弱化
4)情感可以用量形容,手机传达的是最少的。
网络联系,书信,面对面传递的情感量是依次增大的。
5)手机不能谈生意。
6)真正的情感和人与人的关系永远都是面对面的,手机这种手段只是末流,或者说被逼无奈的方式使用的。
二、辩驳
1)我们所辩的这个距离是一指人与人的情感和社会关系之间(社会关系距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性关系距离,如谈生意)的距离,时间、空间距离不在讨论之内。
时间、空间的距离的拉近已经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如果对方要和我们辩驳这一点,我们无话
可说,但我相信评委们和观众朋友们能明白。
我们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主要指情感上的距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距离。
(这是本战能否成功的核心,必须把这个范畴问题牢牢抓住,让对方跟着自己跑。
另外注意,社会关系的距离是个全新的领域,在以前的辩论中从未有过,大有发挥的余地)
2)手机的基本作用是传递信息,并不传递情感或者社会关系。
手机没有情感,传递的信息中才有情感。
(用硬性区分概念的方式说明手机不能传递情感,只是传递信息)
3)一般来说通过手机传达所带的情感量不如面对面,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如qq等强烈。
有时候,本应该见面的用了手机,本来应该发大篇幅的电子邮件的用了手机的短信,本应该上qq慢慢语音聊天的被因为使用手机而正是害怕手机话费而不能聊的尽兴,都会让情感量递减,即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在维护社会关系的问题上,手机不能真正的谈生意,最多只是沟通时间地点,真正谈生意需要面对面,甚至在咖啡厅,在酒馆等等,在一个需要面对面的地方,才能真正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反之,本来该一起坐下来说说的事情通过手机说,那"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原来的合作关系可能因为用手机做传递信息意义上的而非情感上的沟通,可能让合作关系彻底崩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手机疏远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或者问,谈生意是用手机来谈,还是面对面。
(支持例子:电话营销的失败率相当的高,真正意义上的营销还是面对面的谈判)这个方面必须善加利用,我方有利观点。
5)在国际关系上,哪个见到通过手机打电话进行外交谈判的,哪两个国家的关系是通过手机拉近的?是通过谈判,建立感情,互助互信等等。
(其实任何社会关系的建立,都不是手机能做到的。
在特定的领域,用手机这种方式邀请人赴宴或者参加一些活动太不正规,让人觉得受到轻视,会疏远人与人关系的,手机的方式绝不能代替传统的沟通方式) 6)用手机在谈恋爱还是面对面的谈恋爱。
不管怎样,恋爱是一种需要亲密接触面对面活
动。
手机至多让两个人联系恋爱的各种必备事宜,而手机互诉衷肠的行为在恋人面对面之时候简直不堪一提,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见光死,这里也可以叫做手机恋爱见光死。
手机拉近的只是你与虚拟的他的距离,而真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得需要别的手段去拉近的。
(辩手可以问:你是觉得你在打电话联系约会的时间地点时候促进感情呢,还是在你约会时候面对面的浪漫促进感情呢?显然,前者只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恋爱还是需要面对面的谈的)
7)真正的恋爱,永远是面对面意义上的,其他方式只是联系恋爱的手段而已。
再说句实话,恋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见双方家长了,如果本应该通过见面让你的岳母认识你而你只是打了手机,那结果就不只是疏远了,可能会彻底说"Goodbye!"。
见面的情感意义比手机要大的多,手机有时候在这方面只起到负向作用。
8)手机传达的情感是恋爱已经建立的情感,没有听过说只凭手机没有见过面没有聊过天哪怕是网上聊过天就能恋爱的。
所以,最起码手机拉近无从谈起。
(当然,也无从谈起疏远)
9)由于手机主要通过的是语言,而说话的时候有些事情没法说,或者说不清楚,说不明白,这是声音语言的本身特点。
这个时候文字语言补充,但手机短信的文字语言很简短,蕴含的信息量也很简短。
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真正建立情感连接的是什么?是面对面,或者通过网络博客,qq聊天,电子邮件等能说清楚问题同时富有情感内容的东西。
当然,收到一封纸质信的情感意义更大了,手机根本没办法代替。
相反,如果滥用手机,可能是原来的联系都没有了。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辩论,有挖掘价值)
10)如果大学生放假,能回到家里见到父母的是最大的拉近感情,反而如果能见到母
亲却非用手机问候,那只能说自己不想见父母,只能让父母心里很不舒服,让人觉得疏远。
如果距离家较远,确实回不去家需要用手机打个电话--请弄明白一个问题,我
们是"被迫"使用手机的,而手机传达的情感只是已经存在的情感,并没有拉进自己和父母的距离。
想要拉近这个感情该怎么办?如果在家里以为你必须打手机的时候回到家里,让你的父母实在的欣喜一下,你和父母的距离是否拉近了呢?(前提承认,放假的时候打电话没有拉近,但也没有疏远。
这一局的目标是打平,从而让对方让出这个阵线)
11)朋友之间的感情距离会通过手机拉近吗?不会的,谁和谁的关系好是已经确定的。
正好相反,有的时候该去拜访一个朋友却选择了手机的方式,还会让人们变得疏远。
这样的一种方式,一看就不坦诚。
12)手机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以及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人们关系的疏远。
比如短信的群发,一天之内接受到数条相同的短信,相信你不会对这条短信甚至是发短信的人有什么好感。
这样反而给人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了沟壑,疏远了人们的距离。
13)提出一个思考:没有手机的时代,人的关系近还是现代人与人的关心近。
答案是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多,但有手机之后人们为了图"所谓的方便"反而远了。
我们若干天不去见自己的朋友可能就是手机养成的惰性。
14)常回家看看唱的是什么?常回家看看给谁唱的?就是那些老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妈,我今年不回去了"的人,你说这样手机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人与人间的距离?
15)两地分居的夫妻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不管怎样,手机互诉衷肠都不会有面对面的效果,两个人身居异地,光通过手机网络传递信息,人的情感就被弱化了,事实上造成了客观上的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疏远。
其实,这样的一个思路已经足够支撑起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辩题,剩下的,就是选手们去找一些佐证的论据。
论点辅以论据,这原本非常不利的题目竟然变得鲜活可爱起来,甚至,辩手们自己都开始相信手机确实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次对于
辩题的分析非常成功,虽然他们因各种原因未能获得最终的总冠军,但是,评委们啧啧称奇:"这样的一个辩题,原本非常不利,居然在与实力明显优于他们的对手面前屡次占到上锋,当真不容易。
这里的很多立论,让人耳目一新,很有吸引力"。
评委们对于这次辩论赛讨论良久才得出结果,因为原本在实力上优于他们的一方这次竟然没有明显优势,而实力稍弱辩题又非常不利的他们竟然又多次成功压制住了对方。
虽然最终评委们评判他们最终输了,但是他们获得了评委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其实,这算输了吗?辩论赛赛场上有胜负,但人生赛场上,他们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