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缓刑、假释
3
一、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由来 (二)社区的概念 (三)社区的要素 (四)社区的功能
Page
4
(一)社区的由来
社区一词是由费孝通等人从英文单词 community一词翻译过来的
滕尼斯的观点
帕克的观点 杨庆堃的观点
Page
5
滕尼斯的观点
社区:同质性人口、人际关系亲密、自然形成、 乡村社会
社会:异质性人口、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分工 和理性契约、工业社会
Page
6
帕克的观点
社区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如下:
它由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
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 块土地上 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之中
Page
7
杨庆堃的观点
功能主义: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 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Page
39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
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 施外处置的转变
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
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提供住宿、进行训练、掌握技能、回归社会
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规定时间内从事无偿劳动
Page 23
(三)社区矫正的含义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人员置于社区矫正机构 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 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 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 再社会化的活动
社区矫正的主体 社区矫正的场所
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义务,比 如定期报告活动
Page
26
(二)社区参与性
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社区活动 社区各方面力量对罪犯矫正的参与
Page
27
(三)非监禁性
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未被监禁和羁押 社区矫正对象仍然可以住在自己家中 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会受到一定限制, 但其工作、学习、生活基本上可以正常进行
区位:人类群体及其活动的空间分布
同心圆理论
社区中的区位分布
Page
13
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由伯吉斯于1925年提出 认为,都市空间的扩展是竞争的结果, 都市的发展呈放射状,由中心到边缘 循一环一环的同心圈扩展
中心商业区,如银行、百货商店、剧 院等; 过渡区,如贫民窟、仓库、工厂、住 宅、舞厅、妓院和赌场等,它经常变 化 工人住宅区,以低收入的工人和移民 子女为主 高级住宅区,以白领工人、职员和小 商人为主 往返区,中、上阶层居民的郊区住宅
Page
28
(四)惩罚的宽缓性
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只是受到一定的限 制,其个人自主性、隐私、安全感等方面遭 受的痛苦是轻微的 社区矫正的打击面相对较小
Page
29
四、社区矫正的功能
惩罚: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必须遵守各项 矫正制度;不能享有被法律所剥夺或限制的一定权 利; 治疗(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提高矫正 对象的个人素质和技能,从而达到矫正对象顺利回 归社会的目的 塑造功能:各种各种矫正活动,促进矫正对象公民 人格的最终塑造 感化功能:使矫正对象产生感化的心理效应,促使 其更深刻地认罪悔罪,调动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控制功能:将矫正对象的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中, 其行为受到一定的控制
Page 9
(三)社区的要素
人口 地域 区位 组织结构 人口
人口:人口的素质与构成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人口的结构
人口的分布
人口的流动
Page
11
地域
地域:社区有一定的地域边界
城市:街道和居委会
农村:村庄和乡镇
Page
12
区位
Page 14
组织结构
社区组织的类型和数量 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
当前社区中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
Page
15
社区文化
社区中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规章制度 社区归属感
Page
16
(四)社区的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化功能 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的功能 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
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提供思想观念、心里人格、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治疗和矫正性质的专业咨询服务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帮助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帮助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帮助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Page 38
(三)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
差异:假释犯人必定在监狱内服刑一段时间 相同:两者均应施以辅导监督
Page 44
(二)改造
改造,又称为教育改造 广义的罪犯改造:我国监狱对罪犯实施的全 部惩罚与改造劳动 狭义的教育改造:是指我国监狱法在刑罚执 行过程中对罪犯强制实施的旨在使罪犯心理 和行为得到矫正和重塑的思想、文化和技术 教育活动
Page
45
(三)更生保护
更生保护是指对于出狱犯人、曾受过某种司法处分 的犯罪者以及其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 适当的保护与辅导,矫正其不健康人格,帮助其克 服生活困难,使之顺利适应社会的一种制度 更生保护的对象:刑罚执行完毕被释放的人、被假 释的人、被宣告缓刑的人、免于刑罚执行的人、根 据少年法被宣告实行保护观察的人
第一章 社区矫正与矫正社会工作
人文学院 李太斌
Page
1
第一章 社区矫正与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 何谓社区矫正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历史
Page
2
第一节 何谓社区矫正
一、什么是社区 二、社区矫正的定义 三、社区矫正的特征 四、社区矫正的功能
Page
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 小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活动的总称
Page 22
国内的论述
社区矫正,亦称之为“社区矫治”,是一种不使罪 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改造罪犯的方法,是 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改造罪犯方式的总 称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狱矫正而言的一个专门性术语, 是指由社区矫正组织依法对法院和其他矫正机关裁 判采取非监禁刑及监禁刑替代措施的罪犯予以在社 区中行刑与矫正活动的总称 社区矫正是与场所性处遇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社 会环境下,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社区组织与社会志 愿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犯罪人或有犯罪危险的人进 行行为矫正、生活扶助的活动
更生保护的方法: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医疗和保健 服务、生活辅导、就业辅导和物质援助等
Page 46
(四)社区处遇
社区处遇,又称为非机构式的处遇,即不将犯罪者 纳入监狱等拘禁围墙之内,而让犯罪者仍然在自由 社会中生活,并接受专业工作人员的辅导与训练, 直至其完全适应社会规范为止 社区处遇的主要形态:中途家庭、寄养家庭、观护 制度、监外就业、假释、保护管束、更生保护等 社区处遇的对象: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 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矫正的对象
社区矫正的主要职责 社区矫正的目的
Page 24
三、社区矫正的特征
(一)刑事制裁性 (二)社区参与性 (三)非监禁性 (四)惩罚的宽缓性
Page
25
(一)刑事制裁性
社区矫正对象要服从管理和监督 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和行动受到一定限 制 社区矫正对象不能行使某些权利
Page
17
二、社区矫正的定义
(一)何谓矫正 (二)国内外关于社区矫正的论述 (三)社区矫正的含义
Page
18
(一)何谓矫正
医学范畴中的矫正:通过手术或药物使身体 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 康复,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过程 司法范畴中的矫正: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 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 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 行为上的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 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Page 19
(二)国内外关于社区矫正的论述
国外的论述 国内的论述
Page
20
国外的论述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应的非监禁刑之执行
美国学者艾兹恩和蒂默认为,社区矫正包括审判 前的释放和转处方案;判决前的调查、缓刑、居 住治疗、其他刑罚替代措施,如赔偿和社区服务 等;释放后的替代措施如假释和中途训练营等。 基本上将非监禁刑的范围等同于社区矫正
Page
35
(一)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
1.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对象: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
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
2.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为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家人寻找社会资源 以维持其生计
为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生活照料
社区矫正是指一种非监禁的惩罚方式,被告人 在社区中全部或者部分完成他们的刑罚。
Page 21
国内的论述
社区矫正是将除暴力犯等对社会形成威胁非监禁不 可的犯罪人以外的其他所有犯罪人留在社会上,而 不是置于监狱内进行改造的方法 社区矫治(正)是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 种手段,整合专门机关和社区等多方力量,着力对 社区范围内的判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 夺政治权利、缓刑的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 (的手段和方法)
工作主体和工作客体
工作理念和工作内容
工作目的
Page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