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1.填空。
《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
《学记》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选贤与.能()(5)矜.、寡、孤、独()(6)女有归.()(7)谋闭而不兴.()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故外户而.不闭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讲信修.睦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外户而不闭 C.⎩⎪⎨⎪⎧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大道.之行也B.不足为外人道.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说不清,道.不明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10.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 (2)教学相长.( )( )(3)虽.有至道()()(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文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挟①太山以超北海,语②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③,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④,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
②语(yù):告诉。
③折枝:按摩肢体。
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2)男有分,女有归.()(3)盗窃乱贼而不作.()(4)货恶.其弃于地也()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大道之.行也王之.不王B.是.谓大同是.智也C.为.长者折枝通计一舟,为.人五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王之不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
(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文的语句回答)(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各子.其子()(2)大人世及以为..礼()(3)礼义以为纪.()(4)以笃.父子()(5)以睦.兄弟()(6)以贤勇知.()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力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睦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兵由此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天下为家”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选自《礼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选自《曲礼》)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学而能()(2)其次务施.报()(2)玉不琢.,不成器()(4)人有礼则安.()2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原句)。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礼记·学记小戴礼记儒儒家礼记教育学教学相长2.(1)即使(2)味美(3)困惑(4)同“举”(5)同“鳏”,老而无妻(6)女子出嫁(7)兴起3.C4.B5.(1)大道施行时,天下是公共的。
(2)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3)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6.(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7.C8.BD9.C10.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或:满足生存的需要);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或:满足发展的需要);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或: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11.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