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2.1.2受精作用》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2.1.2受精作用》课件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分离 ,非同 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这是导致配子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1.图中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可判断图
?Co乙n中te与n其t 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C)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学点二 受精作用
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
( A)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oDn.t受e精nt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胞中以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 的细胞核,所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精子),一半来自 母方(卵细胞),从而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 为遗传物质并不是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即细胞核中),在细胞质内 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而受精卵的细 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就不是一半 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了,而是母方比父方多提供细胞质中的遗传 物质。
1.精子形成要经过 变形 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抛弃绝大多数
?Co细n胞te质nt ,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 卵细胞 。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精子细胞核 和 卵细胞的细胞核 相结合。
2.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 ( D )
A.遗传和变异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2)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 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 都 具有重要意义。
?Conten学t 点一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原因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种类(不考虑交叉互换) (1)1个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 (2)1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精子,1种类型。
?Content3.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
(1)参照图可知:
①E和F、G和H中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E(F)与G(H)中的 染色体“互补”,即E(F)与G(H)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即为
?Conte精n原t 细胞A中的染色体。
②C与D中的染色体“互补”,即C与D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即 为初级精母细胞B中的染色体。
(3)1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有2n种。
(4)1个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种类型; 有4种可能。
(5)1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只有1种类型。
(6)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有2n种类型。
说明:若考虑交叉互换,会增加配子的种类,如1个精原细胞 可产生4种配子;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会 大于2n种。
?Conte融n合t ,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
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染色体 来自卵细胞(母方)。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图所示)。
【例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Fra bibliotekB、C、D )
?CoAn.t0e条nt B.1条
C.2条
D.3条
【解析】该生物有3对同源染色体,可产生8种精子,染色 体可能全部来自母方(3条)、2条来自母方1条来自父方、1 条来自母方2条来自父方、全部来自父方。
?Con1.t同en源t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 联会 的两条染色
体,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形状和大小 一般 相同 。
子再进入。
(3)精子的 细胞核 与卵细胞的 细胞核 相融合,彼此的 染色体 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的 细胞核 与卵细胞的 细胞核 相融合的过程。 4.结果:受精卵中的 染色体 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的 染色体 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母方)。 5.意义 (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 自然选择 中进化,体 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第二节 受 精 作 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Co1n.同te源n染t 色体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 表现为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 联会 后,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容易 发生交叉互换。
二、受精作用
1.定义: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 头部 进入卵细胞, 尾部 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 细胞膜 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成?.C受精o精子n时和te,卵n精细t 子胞的完
头部进入卵细胞, 而尾部留在外面, 那么,是不是受精 卵的细胞质全部来 自卵细胞呢?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而形成。 在受精过程中,当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后,精子的头 部进入卵细胞,尾部断裂并留在卵细胞膜外水解消 失。卵细胞的表面有放射冠、透明带等结构,这些 结构给精子头部的进入设置了障碍。所以,精子头 部进入卵细胞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为了能与卵 细胞接触并与之受精,精子必须具有高度的活动能 力和相应的结构(即顶体),因此精细胞要通过变 形成为精子才具有受精能力。在精细胞变形时,失 去大部分的细胞质,保留少量细胞质供能,细胞体 积减小,以利于精子的活动和保护在完成受精过程 中染色体免受损害。精子内的少量细胞质在头部进 入卵细胞时转移到卵细胞内。所以,受精卵的细胞 质大部分来自卵细胞,但不是全部来自卵细胞。
(2)判断方法 ①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 级精母细胞。 ②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 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③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 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例1】某生物精子中有3条染色体,其中来自母方的可能有(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