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背景出门前,感觉自己挺文艺,无意中看到一个驴友的搭车自助游记,其中引用了格瓦纳的一句话“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我一下子被激发的坐立不安,决定出门旅游,目的地丽江。
查了火车票,买了三天后开往昆明的火车,买票后打电话给在丽江的大学同学,听到他说丽江的冬天很冷的消息,瞬间熄灭了我的丽江游热情,却没有熄灭一定要去旅游的念头。
于是一边着手安排学校的事,一边看旅游网站,看到很多网友去了东南亚,我也灵光一闪,决定趁机南下。
那时候,文邹邹地写了qq签名:旅行,是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走一趟回来,看着镜子中晒黑的我,不确定哪些是未知的自己,能确定的是:我不是疯狂的人,疯狂起来不是人,嘿嘿。
路线中国兰州---成都---昆明---云南河口-越南老街---沙巴---老街---河内---芽庄---胡志明---柬埔寨金边---暹粒---POIPET---泰国曼谷---清迈---清孔---老挝PAK PENG---琅勃拉邦---南塔---中国磨憨---勐腊---昆明---成都---兰州完整的一个圆,前后历经20多天,耗去四分之一的日记本。
起始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出门前手机掉进水里,上火车的时候没有手机可用,发了一路呆,到昆明的时候手机恢复正常。
刚进入河口对面的越南海关还能使用手机,走了没几步已经没有中国移动的信号了。
接下来半个多月再也没有使用过手机,除了当闹铃。
即将踏入中国境内想着可以使用手机的时候,发现手机找不到了,想起来是丢在老挝的大巴上,于是返回家的一路上又是没有手机,发了一路呆。
所以很抱歉很多人说给我发短信不回、打电话关机,实在是世事难料,加上出门仓促,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还是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
现在想想,有点自我崇拜。
手机在国外不能用,我也没有办国外的电话卡,更土的是,不知道怎么用WIFI,后来知道的时候发现我的手机系统比较老所以也不能用,所以在国外期间除了在越南、泰国的旅店里各上了一次网,在老挝给家里打了1分钟的长途外,既没有办法联系家人朋友,也没有办法进行路线查询和定位。
唯一购买的地图是在胡志明市,其他地方全靠蹭老外的地图、张嘴问路人或者游客而摸索的。
就这么一个人,常常装作要参团的游客,钻进某个旅行社,咨询下旅游线路,顺带看下他们的地图和路线,然后一个人向这些目的地进发。
也会和遇到的游客聊聊天,对行程和经验互通有无,然后各奔东西。
一个人旅行有两大弊端:没人照相,也没人分担住宿费,但对我来说,一个人旅行偶尔难受,经常享受。
这一路最恐惧的时候是在云南河口。
当时签证还没有生效,随便在距海关100米的位置找了家小旅馆,没有了熟悉的人和环境,而且溜达一圈回到小旅馆的时候发现楼下的人用很奇怪的眼光看我,我开始挺纳闷,后来意识到这家旅馆有隐蔽的招牌写着“越南按摩……”,猛然想起网上看到的关于河口的种种传言,鸡皮疙瘩一地;其次,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发现窗帘不太牢靠、窗户也不太可靠、门好像也不结实,晚上既不敢洗澡,也不敢关灯,临睡前,将凳子、水盆都放到门边,翻了书包,有点重量的只有一把伞,把伞放在枕头边,又拿出水果刀放在枕头底下。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太累了,竟然很快就睡着了,再睁开眼的时候发现外面大亮,房内摆设依旧,如释重负啊。
于是我又带着恐惧和紧张在这家旅馆住了第二个晚上——貌似我有自虐倾向,附近旅馆都很便宜,但我就是懒得换。
大家都问我最喜欢哪个地方,想了下,最喜欢越南芽庄和吴哥城,分析了下原因,对我来说,一个有蓝天、有阳光、有安静的空间都可以让我爱上这个地方,而芽庄和吴哥城不仅满足前两点,最重要的是,我在这两个地方都有很安静地坐下什么也不想。
越南:越南越美北京时间2013年1月26日8:00am排队在中国河口海关盖了公章,在大雾中穿过通往越南的大桥,就到了越南老街(LAO CAI),迷迷瞪瞪中跟着挑担去越南境内进行简单贸易的中国边民进入越南海关,盖上公章后好多人迎上来介绍我兑换越南盾,汇率是1:3000,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啊,不知道去哪里、要干什么、要说什么,面对那些讲英文的越南人,我的英文直接短路。
幸运的是,恰好看见昆明越南领事馆办签证时碰到的一个老外跟在后面,我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和这位来自新西兰的M结伴而行,他带我到了老街的火车站,我去ATM取现,看见卡上的千元人民币变成了长极了的一大串越南盾,貌似已经是千万富翁的我面对这种转变措手不及,盯着屏幕半天也下不了手,最后颤颤巍巍输入一串数字,取出100,000YND,用手机计算器算了下发现才是30块钱。
于是去了旁边一个银行兑换了300多元的越南盾,汇率1:33^。
沉浸在新晋假冒伪劣有钱人的幻觉中,我开始了越南之旅。
我又跟着他去了一个叫沙巴的小地方玩了半天。
所以M是这一路我最最感谢的人之一,他告诉我很多注意事项,并且反复叮嘱我“never accept the first price”,这些是我继续旅行的勇气来源之一。
离开越南的时候,对于怎样坐车、怎样寻找便宜的旅店有了很多心得体会,后面的旅行基本得心应手,一路上住的最贵的旅店8美元(50元左右),其余基本都是30元,最便宜的一家100泰铢(20几块钱),还包接送。
在老街巴掌大的火车站看着播放的电视,太社会主义特色了,那些或慷慨激昂、或包含深情的歌手演唱的歌曲背景都是胡志明同志,新闻也是领导会晤、各种开会之类的,还播放了越语版的陈小春演的《有情有义》,真是好亲切的说。
河内作为首都太让我失望了,也许是当天在下雨,所以我心情不好吧。
遍地摩托车,巴掌大火车站,卫生间还收费。
但从河内到芽庄30个小时的软卧才花了200元,大大补偿了下。
虽然之前大家都说中越关系不好,但我遇到的越南人都很热情友好,去胡志明的大巴上,遇到了一个尼姑,她还邀请我去了她家。
越南南面很多靠海的城市类似于中国的三亚,只是更加安逸和舒适。
虽然仍然遍地摩托车,但是天空蓝的令人心醉,走进各种情调的咖啡馆,一杯咖啡15,000越南盾左右,不到5块钱。
吹着海风,坐在咖啡馆的秋千架上闭目养神一下午,这种感觉太少有机会体验了。
柬埔寨:高棉的微笑从胡志明坐大巴到柬埔寨首都金边已经晚上十点,和来自以色列的N分担了一个11美金的标间——文化不同吧,老外不论种族、性别、年龄,汇聚在各种guest house或hostel中。
也是N带我晚上十二点跑去夜市喝东西,自此,爱上了叫做fruit shake的饮品,并一发不可收拾,在旱季的柬埔寨呆的短暂日子,每天都要喝几杯——所以柬埔寨是这一路过得最奢侈的,一杯fruit shake 1美元。
柬埔寨出行比较方便,一方面通用美金,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讲英文,夜市上各个摊点的老板都“hello lady/sir”地招呼来往客人,看见貌似中国人的,还可能会生硬地喊“你好”,砍价低也不生气,只说“oh,I lose”,怕被当做中国有钱人而被宰,我基本对于别人的汉语招呼装作听不懂。
在吴哥窟看完日出,在门口遇到的一群小孩子,小的四五岁,大一点的七八岁,先派一个代表一本正经地和我拉家常,问我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感觉暹粒怎么样,等等,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明信片销售给我。
我还是很吃惊于这些小朋友英文的流利。
后来听说柬埔寨是亚洲艾滋病高发国家,这些孩子好多都是失去了父母,由寺庙抚养和教育,有空的时候出来兜售小东西。
暹粒的出名在于吴哥的魅力。
对我来说,语言在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面前丧失了表达力。
除了吴哥窟日出和高棉的微笑,我尽量避开嘈嘈杂杂的人群,一个人在各个寺庙溜达,独自触摸和感受吴哥直抵人心的那种力量,不知道是不是宗教的庄严和神圣,吴哥仿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不骄不躁,并把这种平静传达给专走小路的我,又在听到各种鸟鸣,看到温吞吞行走的大象,与褐色的小松鼠、不怕人的小猴子进行了亲密接触后,那种强烈渴望穿越到塑造这些盛大艺术的波澜壮阔时代的心情一直伴随着我。
泰国:不只是人妖我对于泰国,最最深的感觉是幸运。
泰国不接受中国落地签,除非:第一,乘飞机抵达泰国;第二,陆地到达但是能提供下一段旅程的机票。
而我不满足任何一条件,当时听了一个柬埔寨土著的建议,从暹粒坐车到了柬埔寨的边境城市波贝,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进入老挝的海关,干脆跟着一堆韩国人排队去泰国海关,现在我都记得那个海关工作人员的一颦一笑啊,我对着他极尽无辜纯洁地微笑,说我是学生,来旅游,已经去了哪,打算从泰国去老挝再回国,把我一路向行人问路的笔记拿给他看,又装可怜,说中国年要到了,我很想念父母,很着急回家……总之表明我没有移民倾向,然后他竟然就让我过了!去曼谷的车上,遇到几个中国人,他们都对泰国海关对我的通融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一同出游的朋友全都没有被放行,不得已返回暹粒办签证去了。
于是我对那个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在对比中又升华了。
曼谷的高楼大厦、宽阔道路、堵塞的交通、大型的公交车等等,使得它在周边国家中有点鹤立鸡群,然而背包客聚集的考山路和胡志明的范五老街、暹粒的老市场都差不多,到处都是来自各地的游客,不同之处是这里似乎更加包容和开放,于是各种发型、各种纹身、各种穿着、各种肤色的男人女人、非男非女人,全都和谐的聚集在这里。
晚上,大家吃着便宜的小吃,喝着啤酒咖啡或者鲜榨橙汁,在各种摊点上砍价,还有独具特色的泰式按摩——马杀鸡,因为看到几个人满为患的按摩店都是男人居多,而且又是露天的,我犹豫了半天,也没好意思凑进去体验一把。
曼谷住的泰式木地板小旅馆140泰铢,约30元,上楼梯就必须脱鞋光着脚,房间连窗户都没有,只能放置一张床和一张简易木桌,头顶上方悬挂的大风扇一打开就嗡嗡嗡地响个不停——不过对于我来说,风扇的作用是吹干洗了的衣服,即使是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有空调的房间,我都习惯睡觉的时候关掉空调,盖着东西,而这家连毯子都没有。
但最终我选择住下的原因是看到了墙上前人留下的文字李瑞瑞 21:58:55柬埔寨:高棉的微笑从胡志明坐大巴到柬埔寨首都金边已经晚上十点,和来自以色列的N分担了一个11美金的标间——文化不同吧,老外不论种族、性别、年龄,汇聚在各种guest house或hostel中。
也是N带我晚上十二点跑去夜市喝东西,自此,爱上了叫做fruit shake的饮品,并一发不可收拾,在旱季的柬埔寨呆的短暂日子,每天都要喝几杯——所以柬埔寨是这一路过得最奢侈的,一杯fruit shake 1美元。
柬埔寨出行比较方便,一方面通用美金,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讲英文,夜市上各个摊点的老板都“hello lady/sir”地招呼来往客人,看见貌似中国人的,还可能会生硬地喊“你好”,砍价低也不生气,只说“oh,I lose”,怕被当做中国有钱人而被宰,我基本对于别人的汉语招呼装作听不懂。
在吴哥窟看完日出,在门口遇到的一群小孩子,小的四五岁,大一点的七八岁,先派一个代表一本正经地和我拉家常,问我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感觉暹粒怎么样,等等,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明信片销售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