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盆X线扫描检查技术

骨盆X线扫描检查技术

运动:通常下肢带的运动是以骨盆的整体运 动进行的。
髋关节
骨盆在髋关节处可做前倾、后倾运动(绕额状轴)、侧倾运动(绕矢状轴)、 回旋运动(绕垂直轴),还可做环转运动(绕混合轴)。在足离开地面时, 骨盆可绕腰骶关节带动下肢作前倾、后倾、侧倾和回旋运动。
DR 设备简介
数字X线成像(DR)设
1
D备R设备进行摄片时,需将透过
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 自骶尾骨侧缘,呈三角形,止于坐骨棘, 其起始部为骶结节韧带所遮掩。 坐骨大孔:骶棘韧带+坐骨切迹 坐骨小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坐骨 小切迹
有肌肉、血管、神经等从盆腔经过坐骨 大小孔达臀部和会阴。
骨盆的关节
(一)耻骨联合 两耻骨间有纤 维软骨联接。由两侧耻骨的联合 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构 成。 (二)骶髂关节 位于骶骨与髂 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由骶骨和髂骨相对应的两个耳状 面构成 (三)骶尾关节 活动性较大, 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 径线增大。
刘昌腾,男,27 骨盆骨折术后:右侧髂骨体 骨质结构稍显紊乱、未见确 切骨折线影,其内可见金属 内固定器在位、 松动脱落; 余骨盆诸骨骨质结构未见异 常,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 正常清晰。
THANKS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X线检查的安全性
放射防护的必要性
1
生物效应,超过允许剂量的照射可导致放射性损伤
放射防护的方法
2
严格掌握检查适应症,检查时遵循低剂量原则 屏蔽防护(铅等); 距离防护;时间防护
DR检查流程
登记及核对信息
1 清楚患者信息及检查部位
定位
体位及中心线
2
曝光
3
曝光条件
图像质量评估
能清楚显示病灶
4
骨盆常用摄影体位
女性骨盆短而宽,上口圆形宽大,下口和耻骨下角较大,可达90°~100°, 男性则为70°~75°
骨盆腔(固有盆腔)
骨盆腔内有直肠、膀胱和部分生殖器。
骨盆腔,前壁短,侧壁和后壁较长的弯 曲通道,其中轴为骨盆轴,分娩时胎儿 循此轴娩出。
骨盆韧带
骶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起自骶、 尾骨的侧缘,呈扇形,集中附着于坐骨 结节内侧缘。
下肢带关节
骨盆上连脊柱,下接股骨,活动时可增大躯干和 下肢运动的幅度。
组成: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 结构特征:骶髂关节为平面关节,表面覆盖纤维 软骨,关节囊甚为紧张,并有一系列韧带加强, 活动范围很小(几乎不能运动),然而,它却使 骨盆具有弹性,在走、跑、跳时具有缓冲震动的 功能。耻骨联合为过渡型骨连结(半关节),上 下前后均有韧带加固,活动性很小。由于耻骨间 盘中有纵行裂隙,使此联合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

曝光条件
系统预设 小孩: 成年人:80kv,200mA,20ms 体型较胖:
图像质量评估
①显示骨盆正位影像,照片包括骨盆诸骨及 股骨近端,且左右对称。 ②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骨结构 清晰可见。 ③耻骨不与骶椎重叠。 ④无粪便及其他干扰阴影。 骨盆畸形者需用棉垫垫于髋部,使骨盆两侧 与摄影床面等距离。
骨盆前后位
骨盆前后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 重合于床面中线。(现摄片多为站立前后位) ②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两姆趾内侧相互接触。 ③暗盒横放于滤线器托盘中,胶片上缘超出髂嵴2cm,下缘 包括坐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3cm) ④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 的中点(两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下方3cm处),垂直投照。
骨盆平片的影像案例分析
男,52岁 双侧股骨头变扁,关节面下方 可见小囊状透光区及片状密度 增高影,双侧股骨稍向外上移 位,左髋关节沈通线及髂颈线 不连续。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双髋 关节半脱位
女,53 左髋见金属人工髋关节在位, 左髋臼及左股骨上段骨质结 构紊乱、部分骨质缺失;左 髋关节关系未见异常;右髋 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左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表现
骨盆X线扫描检查技术
骨盆的解剖
组成:左右髋骨和骶、尾骨和及其间的骨连结 分部:大骨盆(假骨盆)、小骨盆(真骨盆) 界线:骶骨岬由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 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
大骨盆和小骨盆
大骨盆,由界线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构 成。由于骨盆向前倾斜状,故大骨盆几 乎没有前壁。
小骨盆,是大骨盆向下延伸的骨性狭窄 部,可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 腔。 骨盆上下口之间的腔称为骨盆腔
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
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
平板探测器(FPD)
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图像。
DR用平板探测器(FPD)
2
代替传统胶片,作为透过
人体射线的载体。
优点
3
降低X线辐射剂量
提高了图像质量
多种图像处理功能
图像的数字化信息既可经转换打印
成照片或在监视屏上视读,也可存
在光盘、硬盘中,还可通过pacs进 行传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