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

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 世纪 70 年代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模式和理论,即生态城市是“自然与技术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作为自然、城市、人融为一体的有机体,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导入社会、经济、生态的因素,并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推动城市生态化。

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设计原则2.1 控制城市的占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中最基本的内容,它兼具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两重属性。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的耕地的30%,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建设城市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优利用功能,合理地规划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其他类别用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土地支撑。

2.2 合理地布局城镇体系。

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以中心城市为基础来规划城镇,确定区域中各城镇的规模、地位、等级、作用以及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的繁荣发展,来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达到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的目标。

2.3经济生态原则。

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城市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生态规划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必须贯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成型。

效率则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4 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保护战略。

生态城市规划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地区原有的地理环境,并充分发挥自然基础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与城市本身融为一体。

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2.5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6 对城市文化历史的保护。

在生态城市规划时,要根据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进行相应的科学改造。

通过对城市人文,花草和历史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城市建设当中人文因素的积淀,增进城市市民对城市建设更高的感知度和对城市的热爱,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城市氛围。

3.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3.1 高品质的环保系统。

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其特性及时进行处置和处理,同时加强对烟尘排放和噪声污染的管理,进而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在减少排放量方面,可以采用物料平衡算法、生命周期法、实测法等方法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研究碳排放量可能降低的幅度,进而确定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

3.2 高效率的运转系统。

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客流和物流系统,快而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以及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相应配套。

3.3 高水准的管理系统。

包括人口控制、社会服务、资源利用、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医疗保险、环境整治、治安防火等。

保证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和人口规模适度,促进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4 高度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应具备良好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最基本的条件。

3.5 完备的绿地生态系统。

这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而且布局要合理,还要将点、线、面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完备的复层绿地系统。

3.6 结合地方本身,突出地方特色。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城市本身,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特色性规划设计。

也只有遵从本地的自身特点,在充分了解和分析自然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将规划方案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自然生态城市。

4.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要点做好生态城市的设计,要以真实实现城市的生态化为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拥有各自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的特点及吸引力。

生态城市的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住区设计、城市产业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

4.1 由园林、建筑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而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

园林的设计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及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理念、现代生活与历史传统及要求于一体,提高景观效应、生态效益和共享性。

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景观效应,生态效益和共享性。

建筑景观的设计重点是在平面规划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征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进行设计,在做好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部署低层的生态建筑。

4.2 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地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含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由各类街道、桥梁、广场、住宅小区、滨水区等组成,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要将其生态环境效应考虑在内。

比如:街道设计应协调人与车的交通关系,实行步行优先原则,进行人车分流;处理好自然山水景观和建筑景观的协调性;城市广场设计应体现广场主题与个性,增加居住区绿地,推进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水体坡岸绿化等,大幅提高居住区绿地覆盖率。

并让其绿地、花草树木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如市花、市树)相契合;滨水区设计应以岸线资源共享原则,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垃圾;景观应预留出必要的视觉走廊;注重历史地段的保护性,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等等。

4.3实现低耗节能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防止由建筑材料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从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方面考虑,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

5.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景和展望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规划建设的内容比现行的常规城市规划编制与建设的内容更为宽广、复杂,它不仅涉及到城市自身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形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的规划与乡村的建设:还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思想教育文明和精神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只依靠现行的规划设计编制办法和管理制度己显得很不适宜。

需要采取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及群众的参与,不断创新,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为科学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环境的世纪。

城市的未来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整个地球的未来。

我们必须从科学的观点、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出发,认识城市与环境问题,以新的时空观和生态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文化、能体现各地地域特点的生态村落、生态社区、生态镇、生态市,是应对新世纪的严峻考验、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1]张坤民,温宗国,杜斌,宋国君等编著.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杨景胜,孙稳石.试论城市规划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3]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3).[4]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余颖,扈万泰.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4).------------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