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字理识字析词”课题研究资料报告材料

“字理识字析词”课题研究资料报告材料

市教育学会第七届(2012—2014年)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ELS2012S070课题承担单位市石柱县第四小学校课题负责人瑛联系课题指导单位市教育学会课题主管部门石柱县教委教研室二0一四年八月十一日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汉字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汉字难学,词义难解。

学生识字教学效率低缓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它也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析词能力呢?是否可以利用记忆规律,找到一条识字析词教学的捷径呢?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市教委特制定全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为了更好的推进读思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识字析词的能力,我校已有几位教师把字理识字析词教学利用到课堂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就想探究出一种使字理识字析词的教学与我县读思练教学模式有效结合的方法。

从而提出了此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识字析词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有奠基作用,而且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可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析词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因而开展字理教学实验意义重大。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一)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无意识记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但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低年级儿童一般比较容易注意直观的事物,所以,教学中恰当运用直观教具,能引起学生无意识记,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在“字理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图片、挂图、幻灯等,来演示汉字的转化过程,然后让学生记住汉字的楷体。

由于在生字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所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增强记忆效果。

(二)学生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字理识字”就是抓住思维上的这个特点,把我们的生字进行剖析和组合,找到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和记忆的办法。

(三)字理识字析词是学习汉字的一种好方法,但不是万能、唯一的。

我们在识字教学应用中应着眼于效率,从字、学生、教材的角度来统筹考虑,据字而定,依生而定,因文而定,合理把握字理识字的度,才能实现识字析词效益的最大化。

才能真正利用“字理识字析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课改的要求。

才能切实的打造“卓越课堂”。

三、核心概念界定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

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了解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字理析词:是字理识字的发展,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依据字理品析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析词能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采用的一种相宜的教学手段。

四、同类课题国外研究现状述评贾国均先生首创“字理识字教学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研究以来,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语委、中央教科所等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

目前,实验学校已发展到很多所,实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字理识字符合儿童记忆的特点,是析词的基础和根本。

早在2002年,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黄亢美就有《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一书出版。

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的学法。

它主要采用“溯源”的方式,也就是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通过形象感知、加深意义识记的印象。

五、课题研究目标及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的“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优化识字教学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有效增加识字量。

2.通过“字理识字析词”教学,巩固识字成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发展思维。

3.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4. 通过研究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研究主要容1.围绕“读准字音—解析字理—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的教学任务,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课堂实践研究。

2.“立足字理,训练思维”的宗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字理识字教学,探索出一整套快速高效的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写词的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

3依据古代汉字的构字原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有效增加学生识字量。

4.通过当堂书写,加深第一印象,使当堂掌握率不低于98%;写句写段,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错字的错误率低到0.98%。

六、研究的对象及围研究对象是全校学生。

研究围是一年级二班、二年级一班,二年级五班、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三班、五年级二班。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运用(一)文献研究法:我们查阅的相关文献有黄亢美的《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字理教学手册》,《字理+心理=合理》家齐的《字理新说》贾国均的《字理识字教学法》研究字理教学方面的有关文献,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识字教学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制定具体的工作策略。

(二)问卷调查法:为切实了解学生对识字和析词的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实验前抽取了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实验后期在不同年级实验班和普通班都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比较。

(三)案例研究法:以课题研究人所任教的班级课堂教学为主要的研究突破口,并通过教学研讨课,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研究解决识字析词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际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的老师按不同的案例进行研究。

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案例研究儿童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此模式就是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特点,将独体字的构形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这个教学模式的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字的原始图形,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然后,出示概括抽象图,概括抽象图是帮助儿童由图到文形成思路,进而理解和记记独体字的重要条件。

接着,出示古体汉字,这是从实物到文字的转变,是对实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从图画到楷体汉字的过渡,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文字的产生。

将古体汉字与抽象图对照,分析汉字的构形。

之后,出示楷体汉字。

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

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将生字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模式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舞”字为例,读准音后,出示舞者图片,联系字形,“舞”字上面的部件像一个人手挥花枝,“舛”(左右两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记忆字形后,进而引导学生扩出“舞蹈、跳舞”等词。

这样的方式使得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

2.合体字(会意、形声)案例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他的当前认识活动的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实际上是认识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

在教学合体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合体字的结构。

然后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规律,学生在掌握基本字的基础上,了解各部件的意义。

接着,以字理为中心,寻求合体字中汉字与汉字的联系,进行合理联想,了解合体字各部分组合的在联系及合理性。

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了解合体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及位置,巩固所学生字。

在这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把识字过程转化为一个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用这样的模式教学合体字,学生不仅仅学会了一些生字,而是把这种认识进一步发展,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字能力也得到加强。

例如教学“道”字,读准音后,先讲解“道”中“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与“辶”组合后,“道”的本义是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

领路者且牵且讲,帮助迷路者弄清方向。

故而引申为讲解、说明,如“道歉”“道”等,再引申为四通八达的路,通过扩词结合语境,学生知道诸如“道路、人行道、下水道、铁道”等词。

这样的识字教学,给了学生汉字文化中最基本的“根”的知识,一定会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起到以一驭多的作用。

3.字理析词的案例研究在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延伸来研究析词教学法。

它的涵是:先让学生将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提出并读熟,然后通过分析重点字的字理来理解词义,最后联系课文进一步理解。

这样把字理析词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起了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汉字具体的音、形、义,与生动的生活实际,与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能发挥其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对词语整体感知能力。

例如教学“蓬”字时,了解字理为茂密丛生、阻道碍行的草莾,引申义为丛生的,生长旺盛的,杂乱的,文中词语“蓬松”即松散杂乱之义。

联系文中搭配“蓬松的羽毛”指的就是松散而乱的羽毛。

像这样将字义与语境义结合,才能发挥其更加综合的价值。

八、研究成果(一)研究出“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多年来,课题组围绕“读准字音—解析字理—分析字形—指导书写”这一基本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始终贯彻“立足字理,训练思维”的宗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字理识字教学,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结构,并初步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法“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

“字理识字析词”教学法教学容教学法例字演变过程字理教学法优点象形字指事字图文法(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再讲解由图形到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瓦像两片凹凸交互钩连、的泥片。

造字本义:古代用于遮盖屋顶的、凹形或凸形的泥板烧制品。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促进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意字合成法(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再将这些构件义连缀起来,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意思,最后因义识形)染=(水,色浆)+((又,取)+(木,用以提取色汁的草木)。

造字本义:把染料(古时染料多为植物的皮、叶、根)加工成液体,经过多次反复的染让学生掌握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