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
8.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 m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C.由于气候差异,该地貌在不同地区形态各异
D.该地貌在广西桂林地区发育典型
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下图示意辽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
10.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潮流塑造潮沟的过程,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涨潮和落潮)。涨潮、落潮速度差异及其对潮沟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涨潮速度快,导致海底侵蚀B.落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
C.落潮速度快,导致海底侵蚀D.涨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
24.碱蓬在潮沟形成中的作用有( )
A.阻挡潮流速度,加固潮沟岸壁B.阻碍人类活动,保持海滩原貌
A.山地最高峰超过 350 米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
C.在 M 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N 地是观日出最佳点
下图为欧洲及大西洋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英国北部主要风向可能是( )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6.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最大B.乙地风和日丽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对流旺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
14.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
A.长春B.拉萨C.乌鲁木齐D.广州
干旱沙漠地区的花岗岩体,受到自然界各种力量的雕刻,表面易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图一为新疆博尔塔拉蜂窝花岗岩地貌图,图二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一中的岩石对应图二中的岩石类型为( )
A.甲B.乙C.丙D. 丁
20.图一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岩浆喷出—沉积—风力侵蚀
1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12.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C.相对加快沟中水流速度,稳定水道D.影响海水多少,减缓海浪侵蚀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图一),西起南迦帕尔巴特峰(74°35′24″E,35°14′21″N),东至南迦巴瓦峰(95°03′31″E,29°37′51″N)。某团队以整个喜马拉雅山为研究对象,分析近25年来该区冰川的进退变化特征及气候对冰川变化的影响(图二)。研究区主要受西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气候差异较大。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一、选择题
下图O点为10°N纬线和某条经线的交点,此刻,O点的太阳高度为90°,P、Q两地的太阳高度都为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20°B.Q地白昼时长达一年最大值
C.O、P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D.Q地的地方时大约是6时
材料二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开展峰顶高度精确测量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处理和反复检核计算后,将公布珠峰的精确高度。
图示意1756-1960年长江石首-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5.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C.甲→丙→丁→乙பைடு நூலகம்.丁→甲→乙→丙
16.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段河道多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
①上游洪水下泄②河床泥沙淤积③地下水补给量④河道通航能力
2.此日P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 )
A.L1B.L2C.L3D.L4
4.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面为世界某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导致图中两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C.海陆位置D.光照
18.右图中钱塘江河口三角洲缺失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②潮水顶托作用明显③潮水冲刷作用强烈④流域植被覆盖良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C.沉积—岩浆侵入—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下左图为我国某种地貌的分布示意图,下右图示意该地貌形成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地貌类型为( )
A.喀斯特地貌B.雅丹地貌C.黄土地貌D.丹霞地貌
22.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貌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B.形成该地貌的地质过程为岩浆侵入—流水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