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架结构用于地震区建筑时,框架梁与框架柱可以全部采用铰接。
(错)
2、与多层建筑结构相比,高层建筑结构的最主要特点是水平荷载成为设计时的主要因素。
(对)
3、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天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
(对)
4、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只承受水平荷载,不能承受竖向荷载。
(错)
5、框架-剪力墙机构体系中,剪力墙布置的越多越好。
(错)
6、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大于简体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
(错)
7、结构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对抗震有利。
(对)
8、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平面长度L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
(对)
9、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将搞成建筑设计为竖向不规则建筑。
(对)
10、在房屋结构侧移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结构的质量,机构的自振周期将增大。
(对)
11、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
(对)
12、在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时,一般采用弹性工作状态假定,该假定认为,结构在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下,其内力和位移可以按照弹性方法计算。
(对)
1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要小于钢框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
(对)
14、当梁柱线刚度比值小于3时,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内力比较合理。
(错)
15、高层框架结构的框架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为最大负弯矩,最大正弯矩以及最大剪力。
(对)
16、设计高层建筑结构式,只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水平地震做一下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不要对楼层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进行变形限制。
(错)
17、在进行地震区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只需要把连梁设计成延续性构建即可,不需要把墙肢也设计出延性构件。
(错)
18、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和抵抗侧向力的结构成为剪力墙结构,用于抗震时称为抗震墙结构。
(对)
19、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剪力分布特征是中间某层最大,向上向下都逐渐减少。
(对)
20、在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自振周期要比结构的实际周期长。
(对)
21、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材料有钢材,钢筋和混凝土。
(对)
22、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称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中筒体主要承担水平荷载,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对)
23、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心较大和抗扭刚度较弱的结构其震害较严重。
(对)
24、从结构受力及对抗震性能要求而言,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对)
25、减小框架梁段相应受压区高度,可以增加梁的延性,在框架梁端下部配置一定量的受压钢筋可以减小框架梁端相对受压区高度。
(对)
26、现浇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进行弯矩塑性调幅,调幅与组合的先后次序为先调幅再组合。
(错)
27、抗震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计算地震作用及某效应时,应采用相当于该地震区设防烈度,抗震设计的第二阶段,应采用与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行塑性变
形验算。
(对)
2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有两部分组成,总体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
总体剪切变形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导致的侧移,为剪切型侧移,为框架侧移的主要部分。
总体弯曲变形:是由柱在轴力作用下的轴向变形所导致的侧移,为弯曲型侧移,引起的侧移变形较小,框架的水平侧移,主要是由框架梁柱的弯曲变形积累形成的。
29、(1)平面尺寸超长的建筑结构中设置伸缩缝时不将基础断开(2)设置温度缝的目的,温度变化引起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在结构内产生温度的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结构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会产生过大的裂缝,或引起过大的变形,从而影响结构或构件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因此对平面尺寸较大的建筑结构设置温度缝(3)伸缩缝只需将地面以及直至层面的结构分开,而基础部分可不断开,这是因为基础埋在地下,温度变化不大,有温差引起的温度变形很小,固可以不断开。
30、为了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成为延性耗能框架,一般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汇交在同一节点的上下柱端截面在轴压力作用下的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两侧梁端截面承载力之和,实现塑性饺先出现在梁端,推迟或避免柱端形成塑性铰。
强剪弱弯:梁柱的受剪承载力应分别大于其受弯承载力对应的剪力,推迟或避免其剪力破坏。
实现延性的弯曲破坏。
31、框架柱的箍筋有三个作用:抵抗剪力,对混凝土提供约束,防止纵筋压屈。
在压力作用下,箍筋约束核心混凝土,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
因此轴压比大的框架柱可通过增大配箍特征值,从而提高其延性和耗能能力。
32、请画图示意在均布水平荷载作用下λ=0,λ=无穷,λ=6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剪力沿结构高度的分布情况。
(1)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出水平荷载作用下一层顶框架梁DE梁左支座截面D点处的弯矩MDE。
(2)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I点相对于C点的水平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