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模板支架受力计算书计算人:复核人:狮山路站模板、支架强度及稳定性验算1、设计概况狮山路站为地下两层,双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站内衬墙与围护桩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在通道、风道与主体结构连接处设置变形缝。
主要结构构件的强度等级及尺寸如下:表1狮山路站主体结构横断面尺寸表2、模板体系设计方案概述狮山路站全长272m共分10段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拟投入 8套标准段脚手架(长27.2m x宽19.8m x6.35m)。
最长段模板长32m最短段模板长24m每段模板平均按27.2m考虑。
模板主要采用胶合板模板加三角钢模板。
支架采用①48X 3.5mm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加强杆件、剪刀撑、扫地杆采用扣件式脚手架。
(1)狮山路站侧墙模板施工采用三角支架模板系统,三角大模板支架体系分为:三角钢架支撑和现场拼装的模板系统。
三角支架分为 4.0m高的标准节和0.85m高的加高节,大模板采用4000 (长)X 1980 (宽)x 6.0mm (厚)钢模板。
大模板竖肋、横肋和边肋均采用[8普通型热轧槽钢,背楞采用2 [ 10,普通型热轧槽钢。
在浇注底板混凝土时,侧墙部分要比底板顶面向上浇灌300mn高。
在浇灌混凝土前水平埋入一排© 25精扎螺纹钢(外露端车丝),作为侧墙大模板的底部支撑的地脚螺栓拉结点,L= 700。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此部分侧墙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准确,以保证上下侧墙的对接垂直、平顺。
对于单面侧墙模板,采用单面侧向支撑加固。
侧向支撑采用角钢三角架斜撑,通过预埋①25拉锚螺栓和支座垫块固定。
纵向间距同模板竖龙骨间距,距离侧墙表面200mm⑵中板、顶板模板采用18mm交合板,次楞采用50X100mn方木,次楞间距25cm 主楞采用150*150mn方木,间距90cm每根立柱采用顶托直接顶在主楞上,脚手架纵向间距0.9m,横向间距0.9m。
⑶中板梁、顶纵梁采用18mm交合板,梁最大尺寸为宽1.2m x高2.1m,梁底模、侧模的次楞均采用5x 10cm方木,次楞间距25cm,底模、侧模主楞采用150*150mm方木,间距45cm。
碗扣式脚手架横距0.9m,纵距0.9m,为保证纵向刚度满足要求,则在纵向每跨中增加一根扣件式立杆,每个步距内增加一根水平杆,确保搭设完成后脚手架的横距为0.6m,纵距0.45m,层高0.6m。
⑷支架采用①48x 3.5mm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
纵横间距 0.9 x 0.9m,步距1.2m,每层间距采用扣件式杆件加强,将层高间距减小至60cm,横杆钉在主楞上。
最顶层横杆距中(顶板)距离不大于50cm第一道横杆距底(中)板距离不大 20cm四周外排立杆设置剪刀撑,中间立杆沿纵横方向设通长剪刀撑,剪刀撑从底到顶连续设置。
主体结构在预留孔洞位置处,脚手架自底板延伸至顶板,保证支架轴心受力。
若支架延伸不具备条件,则在孔洞上方垫设 10号槽钢,作为支架基础。
表2模板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本支撑体系设计时采用①48x3.5mm钢管,结合实际情况,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 验算支架时按照①48x2.8mm钢管进行验算,其主要参数如下:5 4 3A 397.6mm ,I x 1.019 10 mm ,W 4247.03mm , i 16mm3、侧墙模板及支架设计及验算3.1大钢模侧墙模板计算3.1.1设计计算指标采用值①钢材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 E= 206000N/mm质量密度卩=7850kg/m3;②面板厚按5.5mm取1m宽,截面积A=5500m r p惯性矩I=13864.6mn i,截面模量3W=5042mm③钢材强度设计值:抗拉、抗压、抗弯 f = 215N/mm2抗剪fv = 125N/mm2④容许挠度:钢模板板面[S < 0.8mm模板主肋[S < 0.7mm模板支撑背楞[S ]< 1mm⑤]8槽钢的截面积A=1024mm,贯性矩1=1.013 x 106mm4截面模量 W=25.3X 103mm3 [10槽钢的截面积 A=1274mm4惯性矩1=1.983 x 106mm4截面模量 W=39.7x 103mm3.1.2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施工手册》8-6-2提供的公式计算。
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较小值。
F=0.22 丫c t °B 1 B V-------- ㈠F=Y山 -------------------- ㈡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吊)Y 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t 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10=200/ (T+15)(T为混凝土温度C)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总高度(m)oB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1,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oB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 30mn时,取0.85 ; 50mn r 90mm 取1.0 ; 110mm- 150mn取 1.15。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 1所示:h为有效压头咼度H h=H/Y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目前新浇混凝土流动性大,取有关数值如下:对普通混凝土来说,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5KN/m,即取丫 c=25KN/m;新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h)取10=200((20+15) =5.71(h);混凝土的浇筑速度V=2m/h;取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最大高度为 6.55m;考虑掺有缓凝外加剂作用,取B 1=1.2 ;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B 2=1.15 oF=0.22 x 25X 5.71 x 1.2 x 1.15 x 21/2=61.28KN/mi2F=25X 6.55=163.75KN/m22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61.28kN/m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2kN/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2荷载设计值为:q=61.28 X 1.2+2 X 1.4=76.34 kN /m有效压头高度h=76.34宁25=3.05m3.1.3 振捣混凝土和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⑴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 4.0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⑵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KN/m)目前采用容量小于0.2m2的运输器具,取2.0KN/m2。
规范规定作用范围在有效压头高度以内。
如上所述,取用61.28KN/m i侧压力值,不考虑砼振捣和倾倒因素。
承载能力的荷载值为61.28X1.2=73.54KN/m2。
3.1.4 全钢大模板面板强度、钢度变形验算由于侧向大模板主次肋纵横交叉与模板钢面板焊接,把模板的板面分成300mm X900mn大小的方格,面板与纵向主肋焊缝较牢,面板与横向次肋焊缝较纵向焊缝较少一些,至此,面板处于二边固支二边简支板的受力状态。
现按这一受力状进行面板的强度、钢度及变形验算。
取模板加工图计算:即单元板长为1.5m,竖肋布置为300mnf可距,则将面板简化为五跨单向连续梁计算,则内力q=0.08,应乘以1.2荷载分项系数。
⑴面板承载能力验算以 q=0.08X1.2 l=300 t=6各跨的弯曲应力S =M/W=6lql 2/t 2(建筑施工手册)则S =6X 0.105 X 0.08 X 1.2 X 3002/62=151.2N/mnn v 215N/mri i 面板承载能力符合要求。
⑵面板变形验算计算模型同⑴,查有关计算表,五跨的挠度计算系数 f 1=0.00675,f 2=0.00151,f 3=0.00315,以 q=0.08,l=300,t=6,E=206000及计算式 W=fi X 12q|4/Et 3(mm)(建筑施工手册)。
由于侧压力自下向上线性弯化至 0,所以挠度值也是自下向上线性减至 0 值。
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各跨挠度分布变化3.1.5竖肋承载能力验算模板的竖肋,不管是边的还是中间的,均采用]8,竖肋后面布置的背楞共四道,自下向上,第一道背楞离模板底边为300mm第二道距第一道900mm第三道距第二道900mm第四道距第三道1200mm背楞是竖肋的支座,所以竖肋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24N/mm-----11 1 90:: 1 cm丨匸现取中间竖肋为例,作用在上面的荷载为61.28 x0.3=18.38KN/m=18.38N/mm以弯矩分配法及叠加法得:Mmax=2.3KN m则弯曲应力 Mma X 1.2/25300=109.1N/mm2v215N/mrh 符合要求。
3.1.6背楞承载能力验算背楞承受的力是由竖肋传给它的,而其受力简化为以穿墙螺栓为支座的外伸简支梁, 取最大侧压力荷载24KN/mn计算(偏安全),其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据弯矩分配法得:Mmax=13.X 106N - mm则弯曲应力S = M max X 1.2/39700 x 2=204.03N/mnn< 215N/mr^ 符合要求。
80N/mm一一1 1丸1___________________ ^00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工3.2大钢模侧墙支架验算 3.2.1支架受力计算单侧支架按间距800mn布置。
(实际间距约750mm分析支架受力情况:按 q=43.52 X 0.8=34.82kN/m计算用模型(sap2000)对单侧支架进行受力分析10?/7单侧支架计算简图单侧支架剪力图单侧支架弯矩图分析结果如下(只计算压杆稳定)单侧支架轴力图12 3-123 u u u R R Ri-H压杆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322支架埋件的验算埋件反力为(见反力图):支点 1: Rx=192.27kN,Rz=141.99kN支点 2: Rx=0N, Rz=141.99kN单侧支架按间距800mn布置,埋件300mn|i可距。
(F 总)2= ( Rx)2+( Rz)2=192.272+141.992F总=239kN与地面角度为:a =53.55 °由F总分解成两个互为垂直的力,其中一个与地面成45度,大小为:T450 =cos(53.55-45)=T/F 合=236.34kN共有8/3 (若使用强度较高埋件可放大间距)个埋件承担合力。
其中单个埋件最大拉力为:F=236.34x(3/8)=88.63kN3.2.3支架埋件强度验算预埋件为U级螺纹钢d=25mm加工后(D20埋件最小有效截面积为:A=3.14X 102=314mm轴心受拉应力强度:C=F/A=88.63 X 10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