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指出了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从学生、学校、家庭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从兴趣入手,保证阅读时间,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传授阅读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影响因素;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受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
因此,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策略十分重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解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有多种:
一、多方力量努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1.多方合作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可能是学校(老师)或是家庭单方面的行为,必须整合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资金的投入,购置学生要读的课外书籍,整理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
其次,学校的每个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
再则,通过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 师长引导示范
作为他们的老师(包括父母,因为父母是他们的第一启蒙老师),应该为他们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当好学生的陪读员。
3.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软环境,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如:举行读书报告会。
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或好文章,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举办诗文朗诵会等。
二、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推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淘气包与马小跳》、《快乐星球》、《冒险小虎队》《神奇的校车》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
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找一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
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
2.与学生的心灵相通
像《太空历险记》、《汤姆的午夜花园》、《阿童木》、《机器人短篇全集(上下)》、《哈尔罗杰历险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3.推荐读物要尊重学生需求
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要针对个性爱好,但又不能仅仅投其所好,要从适应学生口味向引导学生发展。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
增强阅读的愉悦,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1. 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
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 成果展示
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在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指导阅读方法,作好读书笔记
1. 问题法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
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
如在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
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年代哪个国家的纤夫生活?②纤夫们是心甘情愿
拉纤的吗?③他们拉纤的动作、表情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的读。
2. 移位法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
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
3. 勾画、摘录法
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一边读。
一边想。
一
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
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
”在广泛阅读中,学生会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他们会懂得阅读中包含着成功的快乐。
多读一篇文章就多一份成功的体验,无数次成功体验的整合,就会转化为极高的阅读兴致,转化为积极主动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阅读中寻求乐趣,乐趣又让学生不断地阅读,如此循环,将有益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希望月报,2007,12.
[2]刘书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施教方略浅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4.
[3]冯军.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c]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王伟.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j].小学教学参考,2008(6):54。